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张裕新:建章立制应于法有据

2014年10月29日 07:4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日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

  现实中存在某些与此不一致的现象。比如,笔者发现苏北某县发改委就有这样的规定:向上争取资金的工业、农业项目,在上级验收前要由本县组织预验收,验收费用由项目单位出资。这样的要求明显不合理,不过类似的部门规章在当地还有不少,验收费、评估费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相关费用由项目单位上交主管部门“另存为”……让项目单位叫苦不迭。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目前少数部门通过制定或解释规章制度,为其“滥权”及“免责”提供合法性依据,使部门利益制度化、不当利益合法化。这些制度规章往往站在地方一隅或部门一条线的立场,所制定的规章往往制约别人多、制约自己少,使得自由裁量权过多过大、监督制约存在缺失。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不解决这些问题,难以彰显社会公平。

  一方面,要明确建立规章的原则。建章立制应于法于规有据,体现预防腐败、规范权力运作等要求:涉及部门、行业的,不应出现谋取小团体利益、减免部门责任,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义务等情形;在窗口服务行业,更要注重考量被服务对象的便利程度,看规章设置的自由裁量事项是不是必要、合理,办事流程设计是不是科学规范、公开透明、高效便民;权力配置是否合理,监督制约措施是否有效,责任追究机制是否健全等。

  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合理、权威、高效的规章廉洁性、必要性审查机制。任何单一的评估主体都难以保证其论证结果的客观、全面、科学,需要整合各方面力量,形成严密的审查链条,确保科学有效。一是规章的制定部门进行自查自纠和全面廉评。二是专门机构评审,即监察、审计、法制等部门组成专门审查机构,研究解决疑难问题。三是社会评审,包括专家、群众和中介组织评审。特别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较高或争议较大的规章制度,要组织群众代表参与评审。适时召开社会听证会,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提高规章制度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张裕新)

(责任编辑:张无)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规范部门规章制定权限和主体    2016年06月08日
  • ·热议“冻卵”正是升格规章契机    2015年08月04日
  • ·银行柜员存错账户 规章亟待完善    2015年02月13日
  • ·落实责任不断提升立法质量    2015年08月05日
  • ·人人自查"差不多先生"症    2013年03月04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