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即报废的水利项目肥了谁家田?

2014年10月15日 07:29   来源:红网    文/张卫斌

  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简称小农水)意在打通灌溉“最后一公里”。《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产粮大县———山东省商河县调查发现,投资数千万元的小农水项目,当地政府宣称“三十年不落后、五十年正常用”,却未经使用就大面积报废。(10月14日《经济参考报》)

  据当地媒体宣称,小农水实行机井和泵站提水、管网输水,IC卡在水表上一刷,自家地头出水口接上软管就能轻松浇完地,连上学的孩子都可独自完成。果真如此的话,这项工程的确堪称造福于民的工程。遗憾的是,记者在郑路项目区采访看到,一处处机井、输水管、射频机、给水栓等样样齐全的小农水设施,却因质量问题陷入“建成就报废的窘态”。

  据商河县水务局副局长王金叶介绍,该县于2010年7月通过竞争立项,入选第二批全国小农水重点县,三个项目区分三年实施,覆盖面积12万亩,总投资1.14亿元。其中2010年项目总投资3175万元,党家村党支部书记党春胜告诉记者:“新打了18眼井,地下铺了几千米水管,可是都成了废井、废管。”

  根据小农水郑路项目区建设规划,大袁家村采用泵站提灌方式。村民说,建在丰收河边的泵站没见启用过,埋在地里的管道不仅没出过一次水,翻地时还碍事,索性刨出管道扔了。村民引着记者查看多处闸阀井、水表井,说这些井盖从来没见打开过。水泥盖板上的铁锁已经锈死,用手一拽,掌心都是锈屑。小农水竟成“豆腐渣”。

  令人费解的是,面对上述被指“干涸了民心”的“豆腐渣”工程,商河县水利部门主管官员竟称是“省里认可、造福于民的优良工程”。商河水利官员敢于睁着眼睛说瞎话,一定是自己尝到了该项目的甜头。

  事实证明,好处多多。首先,当地政府获得了上级表扬,拿到了大笔资金。2011年8月,山东省财政厅、水利厅对商河小农水重点县2010年项目进行考评验收的结论是:所有工程运行良好,均达到设计要求。确定商河县为优秀等次,予以通报表扬,并对该县2011年小农水项目加大资金补助力度。山东省水利厅官网的消息称,商河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任务为三年,前两年共争取省级以上资金6000余万元。

  其次,所谓“经手不穷”。耗费国家巨资的小农水工程建成即报废,难逃偷工减料嫌疑。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一位工程师分析,商河县小农水工程质量问题,应该是偷工减料导致井深不够、成井工艺不合乎要求、机泵配套不合理、管道材质低劣等。商河农业部门一位干部说:“全县不少农水项目成为‘张嘴的黑洞’,吞下国家巨额资金却吐不出水,偷工减料、抬高预算,套取国家补助资金是明摆着的。”人们不禁要问:国家的巨额资金被短路,最终落入了谁的口袋呢?

  惠农工程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坑农工程”,不仅让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打了水漂,也浪费了国家的资金,养肥了一批硕鼠。在进一步完善资金项目绩效评估制度的同时,有关方面不能对坑农工程视而不见,不仅要摘了商河县优秀帽子,那些贪污国家资金涉嫌犯罪的官员,应当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责任编辑:张无)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