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月1日起,《四川省机关事务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办法》提出地方各级政府将依照机关事务管理有关规定,开放机关后勤服务市场,推进机关后勤服务、公务用车和公务接待服务等工作的社会化改革。四川省委机关食堂对市民开放已经多年,除国庆春节,食堂全年无休向市民供餐,中秋节也照常营业。早已是附近居民心中吃饭的首选地方。四川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解释,向市民开放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食堂,也是开放机关后勤服务的内容之一。目前全省已有不少机关食堂对市民开放,并且反响不错。(9月8日《新京报》)
平民老百姓能够在省委机关食堂吃上饭,其实不仅是能够填饱肚子,更重要的能够感受到政府部门的一种主动放下身段的亲民态度和行政为民的的积极作为,老百姓吃的是机关食堂的饭菜,感受到的是机关的行政作风的改变,以及为人民服务的高姿态,而机关食堂之所以节假日都开放(除国庆、春节外),正是考虑过周围许多住户和经商户会按部就班地来吃饭,大家都习惯了,因此都不敢关门了,谁能够说,中秋节能够在省委机关食堂吃上饭菜不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合家团圆和更有人情味的中秋节呢?
如今,一提到便民乃至便民设施的不足和不完善,一些人常常抱怨政府不用心,建设资金投入少,对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娱、健和医等漠不关心。岂不知,城市的便民资源其实在一定的程度上不是总量不足,而没有盘活社会单位丰富的沉淀资源,同样是一种城市可利用资源的浪费。
长期以来,党政机关等单位的便民服务资源建设比较配套和周全,本来的意图是服务机关工作人员,但是由于管理的粗放和不到位,往往利用率不高,而机关的服务设施几乎无一例外对体制外的老百姓说“不”,事实上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服务性浪费,没有实现事半功倍的服务效果,无疑是服务的不足和缺憾。
面对老百姓对便民服务的渴求,政府能够动脑子,想法子,出点子,想到了利用机关单位的现有资源服务老百姓,本身就是“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放下高高在上管理的身段,接纳老百姓的“做客”,也就是体现效率政府和开门行政的魄力,更是妥善管理国有资产和财政资金的积极举措,也是贯彻“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积极行动。
开放机关单位的服务资源,不仅是转作风和落实八项规定的需要,更是实现打造节约型政府的需要,也是体现亲民行政的需要,让老百姓走进政府部门的“活动室”和“娱乐厅”,不仅缩小了干部和老百姓的距离,更是干部倾听群众心声的好场所,干群一起进行文体活动,在切磋技艺和交流心得体会的同时,就会很自然的融洽干群关系,让干部“足不出户”就能够实现“下基层”。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机关单位的资源配套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然后将现有单位具体情况与调查得到的居民需求进行分组对接,将停车场、礼堂、会议室、休闲广场等场地资源;食堂、浴池等生活服务资源;图书馆、培训教室、多功能厅等科普、教育、文化资源;球场、游泳馆、健身房等体育资源;医疗室、健康咨询等卫生服务资源;用于服务民生的技术、人才、信息等智力资源;其它可满足居民需求的资源等总结出不同类别的可开放的资源进行有的放矢的开放服务,体现了服务的多样性。
开门行政,不仅表现在“开门办公”上,更应该体现在开放便民服务的单位资源上,让普通老百姓也能够享受到国家工作人员的文体福利,体现社会资源福利的共享,这也另外一种“建设和投资”。如果越来越多的地方能够像四川的机关后勤服务、公务用车和公务接待服务等工作的社会化改革一样,机关单位的停车场,晚上可以供居民停车;单位的大食堂,周边的老百姓也可以进来就餐;学校的体育场馆,适时向居民开放……政府部门大力挖掘辖区机关单位的现有资源,让它们最大限度地服务百姓,将内部的车位、食堂、运动场、图书馆等向周边居民敞开了大门,惠及民生,让内部资源社会化共享,打通机关便民的“最后一公里”,那么无疑体现了政府便民服务的新内涵和新境界,实现机关和老百姓共享资源的共赢和多赢,值得探索和大力推广。
(责任编辑:张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