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借调乱象,敢问路在何方?

2015年04月29日 06:52   来源:红网   王宜笑

  工资、编制在原单位,工作却在另一个单位,这种特殊的人才流动方式被称为“借调”。在一定意义上,借调对促进人才交流、提升基层人员业务能力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近年来借调变得越来越随意,借调人员越来越多,借调时间越来越长,借调形式花样百出,由此滋生出懒政、怠政等“机关病”,有的更暗藏腐败,对转变政府职能、提升行政效率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在基层干群中备受诟病。半月谈记者近日走访广西、湖南、安徽、重庆、江西等省区市,对此现象进行了调研。(4月27日《半月谈》)

  近些年来,机关单位的借调现象比比皆是,由此也导致了乱象丛生。对于机关单位来说,人员被借调走,会造成本单位工作力量捉襟见肘,借调人员上来,又可能滋生在编人员偷奸耍滑的心理,而对于被借调的干部来说,“自带干粮替人打工”很容易陷入“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的困境,尤其是那些常年借调、多次借调的干部,真的要惆怅“路在何方”了。

  如何解决借调乱象?首先必须要堵住法律和制度上的漏洞。之所以一些机关单位可以“想借就借”,就是因为在人员借调的问题上,法律既没有允许,也没有禁止,产生了“弹性空间”,导致一些地方的借调行为严重异化。所以,必须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党政机关的借调行为进行明确规范,哪些人能借、哪些人不能借、借多长时间、超期怎么办,以及借调人员的薪资待遇如何落实,考核监管如何执行,都必须要由法律法规予以明确,避免“擦边球”。

  其次,要改善基层的干部成长环境。为什么明知“漂在机关”会进退维谷还会有那么多人前赴后继?就是因为基层的待遇、前景不被看好,有能力的干部宁愿被借调走,在更大的平台等待更好的机会。所以,要从政策上加大对基层的倾斜力度,提高基层干部的待遇,让乡镇一级能够留得住人才。

  第三,要继续完善编制管理工作。政府职能转变必然带来工作重心的变化,但是如果编制管理工作落后,不能跟得上形势,就会导致人员编制与工作职能不相称的问题。任务重、人手少,就只能靠借调人员开展工作。所以,要根据“职能清单”科学合理地分配编制,以事设岗、以岗定人,建立部门之间的动态管理机制。

  此外,要加快健全“能进能出”的管理机制。借调人员成工作主力,在编人员逍遥自在,这样的现象必须纠正。要让那些为官不为、尸位素餐的干部受到警告乃至被清退出退伍,从而遏制人浮于事的懒政歪风。

  如果是为了解燃眉之困,借调人员应急也是可以的。但是,不借白不借、借了也白借,不仅不利于提高机关效能,也不利于年轻干部的成长成才。所以,借调乱象亟待规范治理,“借调里的歪风”也亟需踩下刹车了。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