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副秘书长配置成为权力“自留地”

2014年08月19日 07:29   来源:红网   巴桂茹

  对广大公众来说,副秘书长是个十分模糊的概念,这一职位的角色定位、职权范围、工作状态究竟如何,大多数人都是“雾里看花”,很少有人能说出个子午卯酉来,副秘书长职位因而被称为“最神秘”岗位。

  《南方都市报》8月18日报道了这一神秘群体的目前情况。报道称,中央巡视组去年在两轮巡视中都发现,多地存在超职数配副秘书长等问题。今年上半年,部分省级政府和地市政府已经公布调整、削减副秘书长配置的情况,但“瘦身”效果并不理想,超编现象仍十分严重。

  所谓副秘书长,主要是指这样一群人。他们既是秘书,也是领导,具有一定的权力影响力。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协助秘书长负责某一方面工作,可以协管或者联系具体部门,也可以协助领导开展工作。

  据内部人士分析,大体上,当前在职的副秘书长们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成长型,因为副秘书长既能接触、熟悉全局工作,又要做很多具体操作性的工作,能全方位锻炼干部,所以担任此职务的年轻官员,往往是领导看重着意栽培者。二是安置型,因为副秘书长有职无权,让一些不好安排的干部担任此职务,各方都会比较容易接受。三是临时型,由上级政府派出,临时性挂职锻炼,到了过职期则撤回另用。

  据报道,当前,地方政府副秘书长职数超配、瘦身困难现象十分突出。这一现象的形成,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但根本原因在于,对各地副秘书长的职数设置,一直以来,都缺乏规范化、法定化的硬性要求。中编办只提出副秘书长的设置“原则上不超过副职领导”的要求,而没有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副秘书长的职数,副秘书长的设置弹性空间很大,久而久之,成为地方权力的一块“自留地”。

  既是“自留地”,当然自家有机动权,可以说了算。因而副秘书长的职位就成了个筐,不管是否工作需要都可往里装,有的地方副秘书长甚至比副市长多一倍。前面分析的三种类型中,除成长型干部在工作中确能独挡一面之外,其他两种类型在职能转变方面,都存有较大空间。

  对副秘书长的“瘦身”治理,从2009年已经开始,但5年来,成效一直不大。过于庞大的副秘书长队伍,不仅造成人员、资金的浪费,降低行政效率,而且很容易发展成为腐败高发区。近两年,副秘书长涉嫌违纪的报道屡见不鲜。

  要使副秘书长“瘦身”成功,核定编制严格执行是关键。对各级副秘书长的职数配备,建议在地方政府组织法中进行明确规定,使编制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对于现有超职数人员,则要责成有关部门通过分流、调岗、转任等方式,尽快消化整改。总而言之,只有增加刚性约束,强化权力监督,才能将这块“自留地”纳入监管范围,使其走上规范化、法治化轨道。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