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随意放生 麻烦不小(图)

2014年08月13日 10:22   来源:西安晚报   文/杨燕明 图/李宏宇

  

  一组发于上个月的微博图文,意外地在11日引爆网络。注册地为深圳的一位微博女网友发了一组放生行为的图片,其中包括几张疑似放生毒蛇的照片。在引发网友们的热转后,该网友先后删除了自己所有的照片,并改名。11日傍晚,@深圳公安委婉透露正就此事展开调查。(8月12日《南方都市报》)

  如今公众关注的焦点是,这名女子到底是在公园放生还是在深山野林放生。客观来说,在公园盲目放生的危害性,有可能比在深山野林放生的危害性要大。但无论是在哪里放生,如果没有专业人士或机构的指导,没有经过必要的批准程序,光凭一腔爱心就去放生,不仅是不妥当的,更有违法之嫌。

  这些年,各地爱心人士的放生行为,的确不少见,而这也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是爱心人士前脚刚放完生,后脚这些放生的动物就死翘翘了,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另一方面,则是物种入侵的问题,一旦如此,便会影响当地的生物链与生态系统,其危害之重不言而喻。正如上海海洋大学教授王武所言,“放生是好事,但一定要注意放生的种类、季节、区域等问题。否则,放生等于杀生,还会破坏生态系统平衡。”

  其实,放生要怎么放,本就有明确的规定,我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23条对外来动物放生进行了明确的说明,放生必须先提出申请,然后经过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科研机构论证,再报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对外来动物如此,对非外来生物的放生,也应有“专业的指导”。深圳这名女子的放生行为,有没有专业的指导,公众仍不得而知。但很显然,盲目放生与在哪放生一样值得关注,因为二者都关乎科学放生。

(责任编辑:张无)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