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的减刑理由与神秘的三聚氰胺

2014年08月01日 09:31   来源:荆楚网   高亚洲

  福喜劣质食材事件阴影未散。再过一个月,就是三鹿毒奶粉事件案发6周年。近日有消息称,原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无期改判成有期,就是18年,再过两三年就保外就医”,但减刑的具体缘由,似乎成了一个不能对外公布的机密,就连减刑改判过程,也成了一个只有少数人参与的事件。(7月31日《重庆青年报》)

  依然有必要再次郑重重述:再过一个月,就是三鹿奶粉事件案发6周年。6年前的案发,倒下的不仅仅是三鹿集团,更是无数国民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多少家庭因 “大头娃娃”而撕心裂肺,直至今天,依然还有不少不再喝奶的孩子,生活在三聚氰胺的阴霾中,惊恐度日。当时,稍能宽慰人心的是,以为作恶者也因此终于被推上审判席,以为三聚氰胺也从此被拉进了黑名单。

  6年过去,即便结石贻害仍然生猛,但是这并不妨碍“静默4年后,三鹿又以有机粗粮的身份重出江湖”,也不妨碍“多名问题官员悄然复出”,如果说三鹿的重出江湖是商业资本的市场行为,如果说官员复出也是“任用干部不能一棍打死”,那么如今,当减刑成为一个“不能对外公布的机密”,当这些年三聚氰胺的“去哪儿”居然只神秘地出现在大洋彼岸——美国针对我国食品的通报中——三聚氰胺通报召回形势严峻不减,2014年上半年,美国针对我国食品的通报共339例,其中47批因“含有不安全的三聚氰胺或三聚氰胺类似物”而被挡在门外,占比13%以上(7月31日澎湃新闻网)。不得不追问的是,6年过去,在这样的机密和神秘之间,该有多少可以逆流成河的悲伤和覆水难收的悲凉呢?

  当然,无意于因为情绪的郁结,而要对田文华的减刑表示必然的抗拒,只是所不能接受的是,为什么减刑缘由要成为一个不能对外公开的秘密呢?从现行律法来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于适用减刑的情形,以及减刑年限都有明确的规定。只要田文华符合减刑规定,并且能接受公开审理,能早日出狱,哪怕是真的能在“两三年后能保外就医”,也并非什么不受欢迎的事。只是如今这不清不楚,谁能料想背后有着什么样的不堪呢?

  这并非恶意的揣测,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健力宝原董事长减刑事件”,便真实地撕开了在减刑、假释、保外就医中存在深不可测的“黑洞”,甚至在江湖上流传着靠谱的“执法者减刑指南”,这些被非富即贵者坐享的行为指南,中伤的是法律的公信力,戕害的是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当减刑可以成为“不可言说的秘密”,这也似乎成为了三聚氰胺变得神秘的注脚,神秘背后又是否隐藏着不能言说的秘密呢?如果6年过去,当一切还在机密与神秘间晃晃悠悠,曾经坍塌的食品安全信心还如何重建呢?曾经丢失的人心还如何重拾呢?

  曾是田文华下属的受访者董宗海,唏嘘地为田文华诉苦, “小女儿到现在都还不太正常, 一直没有出嫁。 好像还在她姐姐那里住着。 这在谁家都是放心不下的, 尤其是当妈的”。从当下的机密和神秘来看,无论是墙内墙外,“这在谁家都是放心不下的”。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