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企业多大,责任就该有多大

2014年07月24日 07:16   来源:新民晚报   屠海鸣

  7月21日、22日,香港各种媒体纷纷刊登上海“福喜食品门”事件。食品安全不仅刺激着上海市民的眼球,也触动着海内外人士的神经。笔者注意到,香港媒体普遍都在质问和关注福喜,这家世界著名肉类加工企业被曝光的上海工厂的三大问题:违规篡改生产日期(多的延期达一年)、将过期或变质原料回炉后再生产,以及将次品混入合格产品中出售。尤其是福喜的产品提供给了几乎全球所有知名连锁餐饮集团,如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星巴克、吉野家等。

  事件被曝光后,除了常见的谴责洋快餐、“让洋快餐滚出中国”的声音外,也有一部分人觉得“麦当劳也是受害者”,“麦当劳被无良企业坑害”。笔者想说的是,虽然目前无法确知麦当劳等企业是否对福喜违法违规知情,但其监察不力之责不可推卸。更何况,这次出事的福喜隶属于美国OSI集团,是纯正的外企,洋快餐巨头责任的缺失无法推卸。

  企业有多大,责任就该有多大。当此之时,麦当劳等企业该做的不是“叫屈”,唯有以“诚”谢天下。

  洋快餐连锁企业在中国获得的巨大成功和巨额利润有目共睹,由此这些企业理应深怀感恩之心,“做世界上最放心的食品”以答谢中国消费者。但现在,却出现了如此令人作呕的事件,还把责任推给“中国本土供应商”。

  其实这些企业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实:在此次事件暴露前,麦当劳等终端产品企业都是“不合格原材料”的受益者,显然,如果供应商不进行类似违规操作,供给它们的供货成本可能就不是现在的价格。这些快餐企业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现在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彻底为此次事故造成的影响负责,对各自的监管体系进行反思,进而反溯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为其供应链内的整体品质担责。这才是一个大企业应有的担当。

  食品供应链管理虽是一个难题,但一些发达国家或者先进城市都有很好的经验,作为百年老店的快餐巨头不可能不清楚。借此有必要进一步反思:洋快餐巨头为何屡屡在华因供应链翻船,它们究竟对中国人的“舌尖安全”上心没有?若背弃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一门心思追求利润最大化,就会走到消费者的对立面,即便勉力熬过危机,其品牌的损伤也难以预估。

  企业应该为谁而存在?有人将之分为两个层次:平庸的公司为股东或者员工而存在,因为它更多的只是通过为社会服务,为股东和员工创造价值;而杰出的、伟大的公司为社会而存在,甚至为全人类而存在,因为它的存在已经不仅为股东、为员工创造价值,甚至不仅仅是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而且还为社会创造精神和文化财富。后者,是消费者对大型企业的期许。按说,洋快餐巨头也理应有这种抱负和责任。遗憾的是,至少现在我们看不到。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