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22日,香港各种媒体纷纷刊登上海“福喜食品门”事件。食品安全不仅刺激着上海市民的眼球,也触动着海内外人士的神经。笔者注意到,香港媒体普遍都在质问和关注福喜,这家世界著名肉类加工企业被曝光的上海工厂的三大问题:违规篡改生产日期(多的延期达一年)、将过期或变质原料回炉后再生产,以及将次品混入合格产品中出售。尤其是福喜的产品提供给了几乎全球所有知名连锁餐饮集团,如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星巴克、吉野家等。
事件被曝光后,除了常见的谴责洋快餐、“让洋快餐滚出中国”的声音外,也有一部分人觉得“麦当劳也是受害者”,“麦当劳被无良企业坑害”。笔者想说的是,虽然目前无法确知麦当劳等企业是否对福喜违法违规知情,但其监察不力之责不可推卸。更何况,这次出事的福喜隶属于美国OSI集团,是纯正的外企,洋快餐巨头责任的缺失无法推卸。
企业有多大,责任就该有多大。当此之时,麦当劳等企业该做的不是“叫屈”,唯有以“诚”谢天下。
洋快餐连锁企业在中国获得的巨大成功和巨额利润有目共睹,由此这些企业理应深怀感恩之心,“做世界上最放心的食品”以答谢中国消费者。但现在,却出现了如此令人作呕的事件,还把责任推给“中国本土供应商”。
其实这些企业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实:在此次事件暴露前,麦当劳等终端产品企业都是“不合格原材料”的受益者,显然,如果供应商不进行类似违规操作,供给它们的供货成本可能就不是现在的价格。这些快餐企业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现在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彻底为此次事故造成的影响负责,对各自的监管体系进行反思,进而反溯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为其供应链内的整体品质担责。这才是一个大企业应有的担当。
食品供应链管理虽是一个难题,但一些发达国家或者先进城市都有很好的经验,作为百年老店的快餐巨头不可能不清楚。借此有必要进一步反思:洋快餐巨头为何屡屡在华因供应链翻船,它们究竟对中国人的“舌尖安全”上心没有?若背弃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一门心思追求利润最大化,就会走到消费者的对立面,即便勉力熬过危机,其品牌的损伤也难以预估。
企业应该为谁而存在?有人将之分为两个层次:平庸的公司为股东或者员工而存在,因为它更多的只是通过为社会服务,为股东和员工创造价值;而杰出的、伟大的公司为社会而存在,甚至为全人类而存在,因为它的存在已经不仅为股东、为员工创造价值,甚至不仅仅是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而且还为社会创造精神和文化财富。后者,是消费者对大型企业的期许。按说,洋快餐巨头也理应有这种抱负和责任。遗憾的是,至少现在我们看不到。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