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没了质量,肯德基麦当劳何以立足

2014年07月22日 07:52   来源:钱江晚报   高路

  肯德基麦当劳的供应商被曝用过期的原料回炉再造,麦当劳的供应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用过期变质肉类原料在生产线上折腾两下又端回消费者的餐桌。吃一堑却没能长一智,这是两大巨头第几个质量问题了,恐怕他们自己都糊涂了。最新消息,福喜生产的加工食品还供应着另外十几家品牌,几乎将大家耳熟能详的牌子一网打尽。

  苏丹红事件中,很多人相信,肯德基麦当劳是被极个别的无良供应商坑的,肯德基麦当劳虽然是外来引进的,但东西还得在国内生产,原料还得在国内张罗,食品安全问题解决不好,他们也一样深受其害。这些国际大品牌某种程度上说其实很无辜,肯德基事后的痛定思痛甚至还博取了很多人的好感。2012年央视“3·15”晚会曝光麦当劳厨房卫生不过关,来势汹汹,到最后竟神奇地被传为某些人打击另外一些人的阴谋。

  两次大难两次化险为夷,照样顾客盈门,肯德基和麦当劳应该感谢中国人的理性和宽容。全世界像这么通情达理的“上帝”不多了。确实食品安全是共性问题,大家都在洪流之中,很难做到独善其身。但这次不一样,厨房的事,有时可以归结为管理不善,个别员工素质不高,但过期原料回炉再造,完全是蓄意的,没有多少理由好辩解。上一次类似的一起事件放倒了中华老字号冠生园月饼。

  中国消费者一直以来是比较宽容的,我们还缺少斤斤计较的消费者文化。另一方面,我们对国际品牌的质量也有着很好的预期、比较正面的评价,但我们的信任不是可以任意挥霍的免费午餐。滥用这种信任,最终的结果是负面评价。现在看来,不管是肯德基还是麦当劳,都处于这样的悬崖边上。看起来每家店还是人来人往,但已经危及基础,整体评价对他们而言越来越不利。他们以高端品牌的形象进入中国,曾几何时,他们被视为城市生活的一种代表,但现在,这种品牌荣誉感早就荡然无存,情况远比事实看上去更糟糕,因为两家快餐企业日渐被视为某种落后的、不健康的、懒惰的饮食文化的象征。这比质量事故更致命。这是一个价值发现与重估的过程,两家都将回到它本来的面目,就像他们在美国本土的社会评价一样,这是不可逆转的过程,但它们自己的散漫不检点,在操守上的漫不经心,正在加速这一过程。

  你真以为搞几次公关就能把事情搞定?你真以为消费者一个个都是健忘的?有些东西失去了就不会再来,有些印象一旦形成是很难逆转的。你以为宽容可以怠慢,甚至以为自己强大到不在乎毁誉,事实会证明这不但是错觉,还是在自掘坟墓。每次宽容的背后其实还有抱怨,只看到宽容看不到抱怨,说明对中国人还不了解,这种文化断层如温水煮青蛙一样是致命的。

  在饮食文化异常丰富的中国,如果说洋快餐还有自己的存在价值的话,那肯定不是美味营养,而是放心,这一点没有,那他们又何以在中国市场立身?对于这点,沉浸在品牌的错觉之中不自知是非常危险的。骆驼总有被稻草压垮的那一天,可悲的是,搬稻草的人常常不知道究竟是哪一根压垮骆驼的。你抱着侥幸心理,压了一根又想压一根,结果倒了。如此,麦当劳和肯德基将不得不接受低端化、底层化、边缘化的现实。而且,这一天的到来要比想像中的快得多。一次被人坑是遇人不淑,好几次被坑那就是你的质量控制根本上有问题了。

  话说回来,肯德基和麦当劳有问题,不代表别的就好,反过来说,它们解决不了的问题,别家同样也不乐观。肯德基和麦当劳的原料问题也应该引起全行业的警觉了,这不只是它们两家的事。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