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会出现发霉的救灾面包?(图)

2014年07月23日 07:33   来源:西安晚报   文/然玉 图/李宏宇

  近日,因超强台风“威马逊”受灾的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群众,收到了民政部门发放的发霉面包。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写着2014年7月1日,保质期半年,厂家为福建漳州龙海市金旺达食品公司。海南省民政厅厅长苗建中表示,已经封存该批问题食品290箱,并派驻专案组前往调查。“此次事件实在令人痛心,责任在民政厅,我们向受灾群众表示歉意。”(7月22日《新京报》)

  为何会出现发霉的救灾面包?是由于运输、保管不当等技术原因,还是采购黑幕、权钱交易等腐败因素?在很多人看来,既然是民政厅、既然是系统性救灾,必得极力排除一切“意外”,又怎可犯下低级失误,任由食物霉变?或许,也恰是意识到此,海南民政厅方才在第一时间道歉揽责。

  时至今日,职能部门似乎仍未习惯,那种专业主义的救灾。这一方面表现为,缺乏周全的预案和针对性安排,总是寄希望于临时性的动员;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不具备精细的局面控制力,无法对整个救灾流程构成标准化的程序管理。具体到救灾食品,采购什么、跟谁采购,如何运输和分发,本应有事前安排才是——理所当然,在灾害发生之前,民政部门就应公开招标选定供货商,确定采购合同、约定合同履行方式。惟其如此,才能保证突发状况下的秩序井然。

  发霉的面包,竟能突破重重关卡,最终发到受灾民众手里,无非再次印证了,不专业的救灾注定会有种种并发症。很多时候,民政系统仍在依照经验做事。它们宁愿选择在危难时刻仓促行事,也不愿意对可预见的灾害做出事无巨细的前置安排。这种缺少“预设秩序”的救灾模式,给太多败德个体留下了贪腐空间,给太多意外状况留下了发生可能。

  就此而言,追问霉变面包之真相,定然要指向对整个救灾体系的反思。为什么,不能多些预见性,多些有备无患的自觉?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