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网友法孝直认为,“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经鼓励了无数年轻人。“五四精神”不应该、也不可能仅在“五四”这天被提起,或者只是空喊几句口号。
图片说明:2013年6月20日,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的大四毕业生,穿起中山装和五四青年裙,伴着轻盈的青春岁月歌曲,走上了科教城的大草坪,一个别致的毕业典礼正在举行。 图片来源:佚名/东方IC
当一些人盘算着“五一”期间去哪里扎堆儿旅游之时,当一些人在大声疾呼“恢复五一黄金周”之时,当一些人沉浸在“喝啤酒、吃炸鸡、看芒果台”的美梦之时,即使“头顶一个天,脚踏一方土,风雨中你昂起头,冰雪压不服”的声音还在回响,但有一个时间节点仍然被慢慢淡忘——“五四青年节”。它的精神或许只停留在半天假期的渴望中。
历史不会忘记。95年前的5月4日,北京学生为抗议巴黎和会出卖中国权益,走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五四运动”请来了“德先生”和“赛先生”,推动了白话文运动,抨击了教条主义,用怀疑精神去看待传统。那时的青年知识分子们用充满活力和批判精神的论述和作品影响了一代国人的世界观。也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从“闭关锁国”中真正走了出来。
如今,在这个“嘲笑严肃、娱乐万岁”的时代,所谓的理想只能作为“奢侈品”存在。在每天杂乱无章的娱乐新闻中,你能看到养眼的明星,看到各种深情告白,看到明星们不只会艺术表演,也能关心国是,还可以发表对这个国家充满责任与关怀的言论……娱乐新闻恰好了满足了我们对于人性真善美最完整的想象。在骂明星、骂媒体的嘈杂声中,斟酌字句的严肃文章远远不如粗鄙八卦的娱乐新闻引人关注。
有人戏称,青春在网络上,理想在钱包里。在经济转型的时期,时代的浪潮让一些青年人难以再去抒发豪情壮志,社会的风雨也风化了他们理想的坚石。青春被消解,理想遭降格,每个青年都显得焦虑、烦躁。想到美好的前景,不再心潮澎湃;看到丑陋的现象,不再拍案而起。有关“祖国”“人民”等宏大的名词已勾不起他们的“食欲”,理想变成了如何“一夜暴富”和“一夜成名”。
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这样写道:“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芽,如利刃之新发。”他认为要“力排陈腐朽败者”,只有依靠青春的力量。回看新中国的历史,正是由于年轻人的积极参与,才有了硕果累累的今天。“五四精神”是极其丰富的,对于青年人来说,热爱国家、培养独立思考精神、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权威、培养容忍不同声音的胸怀、接受外来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成果,懂得只有完善和丰富自己,才能够真正推动国家发展。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经鼓励了无数年轻人。“五四精神”不应该、也不可能仅在“五四”这天被提起,或者只是空喊几句口号。95年前先贤们创造的“五四精神”也正是在于他们时刻关注着社会,将自己视为社会的一分子,迸发出青春的创造与活力。
如今,你不必天天“仰望星空”,但请也不要对任何事情都“呵呵”一笑,因为你的关注是一种力量!(中国经济网网友 法孝直)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青年去哪儿,才能安放好理想
寻访基层是新一代青年的精神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