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英语考试缘何成上班族的“心病” ?

2014年03月31日 09:59   来源:中国江西网   乔雨田

  英语考试成了不少“上班族”的“心病”,不少职场人士吐槽职称英语考试,“一辈子都不用,考有什么用。现在有几个工作岗位需要用上英文的?更何况在这种应试机制下,就算死记硬背考过了这个考试,也不见得英语水平就有提高。”(新华网3月27日)

  曾有媒体报道,我国目前学习英语的人数几乎超过了英语母语国家总人口数,但从事同声传译和书面翻译的高端外语人才依然严重缺乏,能胜任中译外工作的高质量人才缺口达90%。尴尬的现实说明,工作中真正需要用外语的人,自然会去学,在用中学习,即使原来外语不好,也会越来越好。而如果工作与外语没半点交集,就算原来外语底子好,长时间搁置,也会忘个干净。

  重证书而轻业务能力,是当前职称评审制度存在的一个弊端。不少行业评职称主要靠各种证书“硬件”,比如毕业证、继续教育证、计算机证、职称外语证等,“论文”、科研成果、获奖证书也是一个都不能少,但显然,这是缺乏科学性,也过于一刀切,目前的职称评定条件过多地看重了学历、工作年限及外语考试等客观因素的功能,而忽略了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作用更大的经验、操作能力等水平的评判。当然,相比证书、论文、奖励等,对于实际能力的评判显然难度更高、工作量更大,但对于相关主管部门来说,这正是对其工作能力的考验,更是其应尽之责,否则,仅凭几项简单的“硬件”加以评判,恐怕也难逃懒政之嫌。

  职称评定,应该更看重实际工作水平、能力和效率等。如果一个人在他所从事的专业中出类拔萃,却没有学好外语,是否就不该为他评职称呢?恐怕不是,但根据目前的规定,他根本就不可能评上。反之,一个外语不错但专业平平、工作一般的人是不是就很可能顺利地评上职称呢?这显然有悖职称评审优胜劣汰的初衷。

  利益,是职称外语考试改革的另一块“拦路石”。早有媒体算过账,以2002年为例,当年参加职称英语考试的人数是400多万,《考试大纲》和《考试指定用书》定价分别是38元和50元,即便以200万考生计算,两本考试用书的销售额也将近2亿元,而报名费等也很可观。

  在职称考试考生的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相关部门做得也不到位。全国统一的职称英语考试各地考生不断收到贩卖答案的短信、电话骚扰。对此,曾有全国人大代表提议“谁收集谁保护,谁泄露谁担责”,发生个人信息被泄露的情况,不论是主动泄露还是被动泄露,都要承担责任,才能倒逼各方切实加强信息保护意识和手段。

  近年来,民间要求取消职称外语考试的呼声越来越高,其实,外语考试只是民众对现有职称评价机制不满的一个发泄口,相关主管部门有必要坐下来好好探讨一下,认真思考一番,现有的职称评审机制是不是真该改改了。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