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人不同意“在现有政府提供的公共管理、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水平下,中国的财政收入或税负水平太高”的说法。认为中国现在财政收入或税负并不高,只是使用结构不合理,需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当然也很重要。2013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长7.5%,近15年来首次低于同期经济增速。财政支出增速因此同比下降10.5个百分点,然而,维持政府运转的支出仅回落了3.8个百分点,用于民生的支出却回落了6.2个百分点。这种开支的结构性变化就值得认真关注。
但是,财政支出结构合理,财政收入占比就越高越好吗?或者,由于目前我国社会保障、福利水平还比较低,有关民生的财政支出就越多越好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任何经济体中,政府资源占比都应有所限制。即使计划经济,政府也不能把全部国民收入都变成财政收入,由政府统一分配。1978年,中国还是计划经济,当年包括国有企业全部利润在内的财政收入占比也仅为30.6%。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人均G DP数万美元,财政收入占比可以高一点。观察一下,不难发现,即使高收入市场经济国家,财政收入占比过高,也是弊多利少。政府占用资源过多,必然导致市场机制失灵,经济活力、竞争力、效率下降,危及发展,祸及稳定。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效应,在这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尚且无法支撑过高的财政收入占比,中国对此更应慎之又慎。
中国现在的政府收入占比到底有多高?有不同算法。公共财政收入占比,2012年是22.6%,似乎不高,但是,它只统计了政府收入的65%左右;政府收入占比是35.64%,这已经高过日本、美国和德国。如果加上国有企业未上缴利润,则中国政府收入占比是39.87%。这些年来,各级政府纷纷举债融资。如果加上每年新增政府债务余额,2009-2012年,中国政府实际可支配财力占G D P比重分别为49.5%,43.1%,50.7%,50.9%。在中国现有人均G DP水平上,很难说政府收入占比还是太低了。
政府是行政组织,它分配与使用资源一般以行政而非市场方式进行。政府投资基本上是基础设施与公共工程,超出一定比例,势必降低全社会资本产出率,政府支出用于民生,一般不是也不能根据市场原则,按要素贡献进行分配,而是根据收入水平高低,按需分配。政府实际可支配财力占比过高,势必导致全社会资源非市场配置的比例过高,导致政府替代市场,行政干预市场。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不仅要有定性要求而且要有必要的数量界限。如果政府完全支配全社会的资源,那还有什么市场经济?还存在什么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空间?政府支配了50%以上的G D P,充其量是政府主导型经济。从政府主导型经济转向现代市场经济,当务之急是大幅度减少政府直接配置资源的比例。以此论之,笔者认为,当前首先应当管住政府的手,重视降低政府收入占G D P的比例,无论这个政府收入是来自征税、收费,卖地、国企利润上缴还是举债融资透支了未来的财政收入。因为,不如此,就没有真正的市场经济。
(责任编辑:张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