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更有质量的发展:让员工有收入

2016年01月07日 08:0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结构有了明显改善,低收入群体收入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让员工有收入,需要建立完善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需要健全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逐步提高劳动报酬与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比重,也需要重视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避免收入增长“单腿”走路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

  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不断增加,但人们对收入获得感的吐槽也多了起来。生活水平提高了,花钱项目增多了,以前没有的开支现在成了日常开销,人们对收入增加的期望值水涨船高。

  立国之道,惟在富民。截至目前,我国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提低”“限高”“扩中”方面出台了不少良策。比如,去年以来,央企高管降薪、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调整、养老金“双轨制”终结等,见证了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进程。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的情况下,各地纷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表明了政府对居民收入等民生指标的重点关注。

  在多年政策调节之下,我国收入分配结构有了明显改善,低收入群体收入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仍处高位水平,收入分配不公尚未根本解决,收入分配改革的任务仍然艰巨。我国若要实现更有质量的发展,让员工有收入、让居民有获得感是必须直面的难题,也必须想方设法加以解决。

  让员工有收入,需要建立完善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这既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也是百姓关心的焦点。收入分配改革,并非简单地降低高收入或提高低收入就能让人满意的,而是必须以公平为导向,通过制度安排,保障收入分配的公正性。具体来说,就是坚持机会和过程平等,消除不公正因素,使人们能够通过自身努力改善生活状况,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让员工有收入,需要健全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逐步提高劳动报酬与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比重。比如,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使工薪劳动者收入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比如,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建立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等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待遇的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等。

  让员工有收入,需要重视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避免收入增长“单腿”走路。劳动生产率是分配调整的基础,低工资人群工资的提高如果不能与其劳动生产率提高保持同步,企业势必面临经营压力。从另一个角度说,不提高劳动生产率,就难以解决增加低收入人群收入的问题。因此,在提高劳动报酬的同时,通过教育扶贫、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提升低收入人群的劳动生产率,应该成为提高收入的有效出路。

  改革不会一蹴而就。应该看到,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是各项体制改革中最富挑战性的改革,也是一道世界性难题。不能把分配问题简单化、短期化,在方案设计上必须兼顾各方合理诉求和职工切身利益。“十三五”规划建议在谈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目标中,强调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这些都与缩小收入差距息息相关。这也就意味着,未来经济发展的成果要更多地让全体人民特别是低收入人群共享。(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韩秉志)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