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委推荐幼儿园课间使用上海话是不得要领

2014年01月24日 07:37   来源:红网   文/孙建清

  上海市教委将全面启动上海话教育体验试点,今年先行试点20所幼儿园。根据国家规定,上课时间必须使用普通话,因此,这些幼儿园将尝试在课间游戏时间推荐使用上海话进行交流,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能从小习得上海话。(1月23日《北京晨报》)

  仅就报道口气而言,上海市教委启动上海话教育的举措,似有应对国家普通话规定的意味。在我看来,如果只是一种在课间游戏时间推荐使用上海话,那就不必大惊小怪,权当一种娱乐而已。讲上海话,还是讲普通话,除了公共的特定的交流场合,我觉得应该是一个人的自由,如果连说话都没有自由了,那这个社会是可怕的,可怕到如同“留发不留头”的地步。其实,上海话不是不可以说,问题是不能搞硬性规定,要看小孩子家自己的兴趣,谁都无权规定人们必须学习上海话。

  记得前些年《中文自修》杂志在网上发布了一份有关上海的调查问卷,比如,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同学表示已经不会说上海话。对此,有人认为这一数据非常发人深省。可是,我看不出哪里有什么发人深省。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移民城市,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会讲上海话是很自然的,就是地道的上海人,若干年以后同样会忘记上海话,这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全部的问题在于,当下有一种风气,喜欢把讲普通话与地方话对立起来,要么过度强调普通话,要么过度强调地方话。表现为:一提到普通话,似乎就什么地方话都不能讲了,而一讲上海话,诸如传承上海方言,弘扬海派民俗文化,增强新上海人对都市文化的理解和认同的高调,说得头头是道、天花乱坠。

  说破天,语言是用来交流的。人讲话的目的是什么?重要的是传播与交流,包括充斥着地方话的小品等文艺作品在内毕竟也是让人欣赏的。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讲什么话要从便于交流的角度出发。因此,我们不必对某种地方话赋予太多的意义。比如,上海人搞什么《唱响上海话》比赛,玩玩可以,但硬要说是通过传承沪语方言,是弘扬海派民俗文化,甚至是促进都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看就有点过分留恋沪语了。

  总而言之,一种语言能活多久,寿数是一定的,硬要抢救某个地方话,恐怕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抢救有效。要看到,亟需教育部门抓的事情还有很多,小孩子会不会沪语实在是无足轻重的事,如此小事大张罗,不但给孩子们徒增负担,而且也有本末倒置不得要领之嫌。

  

(责任编辑:张无)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