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方言之根在哪里?

2014年06月30日 10:00   来源:东方网   孔曦

  方言的纯正有赖于一地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封闭。方言的流通,又倚仗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融。无论人们是否愿意,和所有的语言一样,只要该地的经济和文化生活不是一潭死水,那里的方言就会不断地发展、扬弃和推广。

  曾几何时,在“大力推广普通话”之政治正确的背景下,在市民的公共生活中,上海话多年来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窘境,上海话的纯正和承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上海人,讲上海话的能力严重退化,沪语的普通话化也日益明显。

  值得庆幸的是,这些年,各地研究方言的专家和热爱方言的有识之士一直在为留存方言血脉大声疾呼,一些地方政府也开始认识到方言的重要性。这两年,上海的文化部门已采取一系列措施,抢救、保护沪语及沪语文化。比如,在《新民晚报》开辟《上海闲话》版面,在一些公交线路上开通沪语报站。每当我听到熟悉的上海话报站,亲切感油然而生。但那些报站的沪语,有的听来总有隔阂,有些词语和句子明显是沪语化了的普通话,比如:“请拨需要帮助个乘客让个座”(普通话:请给需要帮助的乘客让个座)。这句话,正宗的沪语应该是:“请大家帮帮忙,让只位子拨有困难个乘客”。

  动植物的种类有纲目之分,方言的分区也有大有小。在资讯传播迟缓的古代,方言土语往往是“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语”。沪语属吴方言区,在不同的郊县,上海方言又分为几个小方言区。在民间,一直有一些问俗闲翁,穷经皓首,默默耕耘,孜孜于上海地区方言的研究。近日,我参加了《莘庄方言》学术研讨会。该书作者诸半农自幼生活在莘庄地区,长期从事明清吴语、上海方言研究及方志修纂,退休后,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诸半农先生认为,松江方言是上海方言之根。历史上,莘庄地区隶属于松江府,其方言是松江方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他编纂的《莘庄方言》以莘庄区域范围内的方言语音、词语为研究对象,对上海西南地区亦即松江方言片的方言,尤其是词语做了较全面的收集和追溯,使得隶属于松江方言语系的莘庄方言能以原生态的面貌保存和展示,成为闵行地区一笔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

  与会专家认为,在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闵行区重视本土文化研究的一系列举措,对历史发展、社会风俗和文化遗产的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少方言的古音、古词、古义在其他地方消失了,却保留在莘庄方言中,并流传至今。《莘庄方言》对地情文化和方言发展、对方言中的词语、成语、俗语、谚语以及歇后语做了寻根溯源的研究、抢救和记录。区域特色鲜明、生活气息浓郁。这一研究成果为上海方言乃至汉语方言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依据,为社会学、民俗学、历史学和考古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会上,专家学者畅所欲言,既有热情的肯定,也有中肯的批评,对诸半农先生今后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期望。

  方言是一地政治、经济、文化史的承载体之一,被视为语言的活化石。方言的承继和流传是文化多样性的前提。如《莘庄方言》这类对一地方言的收集、梳理和寻根,即便放在历史的长河中观照,也是经得起审视的。

(责任编辑:张无)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