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孩子学方言 应顺其自然

2013年05月16日 08:19   来源:西安晚报   斯涵涵

  上海市教委表示,将在全市幼儿园开展上海乡土文化教育,通过开展以上海城市为背景的各类主题活动,以学唱上海童谣和儿童游戏的方式,加深儿童对上海方言的感知。(5月15日《东方早报》)

  因为担心上海方言的失传,所以忧心忡忡,于是有了市政协委员保护上海话的提案,上海市教委拟大力推进学龄前儿童沪语教育工作的方案也便应运而生。然而,上海话或者说方言已经到了需要保护的观点未免言过其实。

  我国地方方言特别丰富,方言传承和发展了地域特色文化,具有强烈的“身份”特点,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地域的狭隘性。这也是我们大力推广普通话,推行公共交流语言的根本原因。虽然对地方方言的使用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在家庭成员、亲戚朋友及一定社会群体内,方言还是普遍存在,此外一些方言剧也大受欢迎,说明方言作为植根于民间的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语言的形成和延续是几百上千年的岁月积淀,而在这种日积月累的语言浸染环境下,很多人小时候不说,年岁渐长都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方言,所以,“目前上海18岁以下本地青少年对方言的驾驭能力每况愈下”,此依据的全面性已经值得怀疑,因而“恐怕连听到上海话的机会也没有”“保护上海话”就显得杯弓蛇影。

  从另一方面看,任何一种语言,本身就具备不断融合、不断创新、不断舍弃的特点,带有一定历史时期的烙印。以汉语言为例,新鲜词语如网络语言不断涌现,也有一些词语已经改变了原来的本意。方言也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即使没有普通话,即使不学外语,方言也会发生变革,这是无可逃避的时代潮流,刻意地强制性保护、保留并不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

  正因为幼儿对语言过于敏感,刻意为其创造太复杂的语言环境,反倒会影响其辨识能力和学习能力。如果幼儿时期没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将来很难纠正。故此,幼儿园开设方言课,一则可能影响推广普通话的成效,二则对其语言学习能力会有所影响。三则专门配备师资和教材,或令方言教学沦为一门新型培优课,会造成孩子、家庭新的学业负担和经济压力,反而事与愿违。

  因此,方言的传承贵在润物细无声,顺其自然是对孩子和方言的双重保护。与其急吼吼地将方言从孩子抓起,莫不如等孩子长大了,语言的把握能力增强,或者对方言具备了一定的热爱、认知和学习欲望,或者具备了方言传承的积极氛围,再进行系统的方言教育,才可能事半功倍。

(责任编辑:李志强)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粤语相声这类方言艺术值得珍惜    2015年11月20日
  • ·忘记了乡音又怎么记得住乡愁?    2015年07月31日
  • ·方言等级测试走红也需要呵护    2014年08月01日
  • ·上海方言之根在哪里?    2014年06月30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