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小学蜗居,让教育情何以堪?

2013年10月29日 07:05   来源:红网   

  中国青年报10月28日报道,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羊台山脚下,两栋旧厂房内不时传出朗朗读书声,这里是龙华新区大浪社区一所民办小学——横朗小学所在地。8年前,为修市政工程,这所学校被临时安置在这里。拆迁之初,市、区政府曾经承诺两年半内为小学另外寻找安置地。然而,8年过去,承诺的新校区仍遥遥无期。

  许多时候,我们总是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口号喊得山响,然而,一旦涉及教育投资,特别是面对草根一族的基础教育的投资,许多地方,却又总能摆出种种理由。因此,发展到今天,我们竟然还要求学生扛着他们的父辈所用的凳子去上学,因为,那些学校,穷得连一张课桌也无力添置。这样的读书条件,连一些娃娃也觉得惨不忍睹。2012年11月17日腾讯教育曾报道,清华大学洁华幼儿园大二班5岁的小男孩周泰来,从京报网上看到贵州山区学生使用破旧课桌椅的新闻,非常难过,在幼儿园内发起了捐助活动。

  同样,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在经济发达的深圳还有办学条件如此简陋的学校,近1700名小学和幼儿园的学生就挤在这两栋两层高的旧厂房内。走进教学楼,墙上遭雨浸剥落的痕迹随处可见,为防止漏水,卫生间的天花板不得不加装了一层铁皮。学校董事长徐学清告诉记者,用作教室的厂房此前房顶既没有隔热层,也没做防水。天气热时,一堂课下来,师生衣服都会被汗水湿透。

  因为市政建设,一所小学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被临时安置在破旧厂房之内,而这个“临时”,居然一拖就长达八年之久,相比之下,我们对市政的关注与对这所小学的关注,可谓天壤之别。这样的现象,在全国其他地方,也是层出不穷。新华网10月21日报道,国家级贫困县河南台前县因豪华办公大楼扎堆而建,且县领导配有“别墅”宿舍引起外界争议。记者实地调查发现,更为令人心酸的是,就在紧邻该县政府大楼1公里之遥的城镇中学,却有600名学生拥挤在窄小的宿舍休息,玻璃窗上的窟窿用破木块遮挡,环境脏乱犹如“难民营”。

  这也就恰恰说明,解决好这一所小学的重新安置问题,完全是“非不能也,而不为也”。不能想像,如果当地职能部门能够以对待市政建设的态度去对待小学的安置,以建设豪华办公大楼的积极性去建设学校,那么,校舍难民营、蜗居小学等诸如此类的名词就不会再出现。

  这样的尴尬,不仅是教育的不能承受之重,也加剧了社会发展的严重倾斜,其后果,已经不止是对基础教育的摧残,而是事关社会的和谐甚至稳定。当我们的孩子偶尔路过那些扎堆的豪华办公楼,路过那些用自己的学校让出来的市政建设,再想一想自己的蜗居教室,他们那稚嫩的心田里,会播下什么样的种子?这一点,应该是整个社会都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