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何须统一标准

2013年10月14日 10:26   来源:东方网   苑广阔

  近日河南烩面碗底刮起了一股“风暴”。网上、网下对“烩面标准”有没有必要制定等展开热议。这碗沸腾的“烩面”犹如一枚硬币;一面是赞成者,他们出于文化保护角度;一面是反对者,出于口味多样化考虑的角度。(10月12日《大河报》)

  其实在河南省有关方面想要给自己的地方名吃“河南烩面”一个统一标准之前,甘肃省早已做了类似的尝试,那就是给同样著名的“兰州拉面”一个标准,不过最终结果似乎不了了之了。鉴于这一点,让人对河南省的“烩面标准”也无法乐观。而在笔者看来,作为一种地方名吃,本就不该有标准可言,如果一定要给予它一个标准的话,那么这个标准也应该是由市场给的,由消费者给的,而不是由市长给的,由政府给的。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既然是“地方名吃”,传统美食,就说明制作和经营这种民间美食的商户远远不止一家,只在河南省境内,估计就得有几千上万家之多。而作为一种“祖传美食”,在其演变发展过程中,必然是各家都有各家的做法,各家都有各家的味道和特点,比如配料多点还是少点,口味重点还是淡点,面煮得绵软一些还是筋道一些,都不尽相同。而这不同的地方,正是一家烩面的口味区别于另外一家的地方,也是它能够吸引一批固定顾客的地方。

  换句话说,正是因为各家都有不同于别人的特点,才整体上让烩面的口味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这么说来,等于是每一个经营烩面的商家,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标准”,而这个标准,又是得到这户商家的顾客们所认可的,也就是得到市场认可的。而如果政府出台了全国或者是全省范围内的统一标准,来强制取代了商家形成多年的“标准”,那么就可能意味着口味的改变,顾客的流失。

  2012年,央视纪录片频道曾经播出一部红遍全国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各种美食之所以能够传承千年,征服无数人的口与心,就在于它们各自的独特口味。它们的最高标准,就是千百年来百姓的认可,如果某朝某代的统治者突发奇想,给某种美食立一个标准,恐怕它就没有现在我们所品尝到的百般变化,千般滋味了。所以说,“舌尖上的中国”无须统一标准。

  站在政府的角度来说,虽然给烩面或者是拉面一个标准,可以更好地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可如果为了政府自己工作上的方便,就损害了传统美食的“百花齐放”,显然有些得不偿失,说得严重点,这可能是一场灾难。说到底,政府的责任,并不是强行给传统美食一个标准,而是做好市场监管,为传统美食的卫生和安全把好关,为市场秩序和规则把好关,至于它是什么味道,就由商家和消费者在市场行为中自行“协商”决定吧。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