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菲特”考出了救灾联动机制失灵

2013年10月11日 07:31   来源:法制日报   马进彪

  浙江省余姚市政府部门承认“对这次灾情估计不足,来得太突然,余姚几乎每年都会有台风,像去年的‘海葵’,但都没有那么严重”。一位被困群众手里提着一些白菜、花生向记者表示,就这些需要一百多块钱。由于前些天城中心的超市遭遇抢购,因此目前城中心物资较为匮乏,不少市民用轮胎和竹筏等制作小船,划着出城购买食物(10月10日《新京报》)。

  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不再输”。余姚几乎每年都会有台风,每年都要经过台风的历练,按说这样的历练经验只会使余姚越来越应对自如才算合情合理,但这一次面对“菲特”,余姚市为什么反倒不如从前了呢?客观上说,“菲特”确实要比以往“海葵”等来得更猛烈一些。但这正是自然灾害的不确定之处,这就要求政府的防灾应对机制,应当考虑到并包含这样的不确定因素。而且,在制定具体预案的时候,宁可有过之,而不可有不及,设定等级的标准必须要高于历年的经验值。

  灾防如国防,宁可有备无战,不可战时无备,这样才能将不确定因素当成确定因素来对待并预防,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并万无一失的效果。预案如果停留在过往的经验值上,那就不是合格的预案,而只能算是对过往“纪录”经验的僵化拷贝。余姚市政府表示,对这次灾情估计不足,来得太突然,余姚几乎每年都会有台风,像去年的海葵,但都没有那么严重。这不但不能成为救灾不力的借口,反而说明余姚政府在应对思想上还停留在以往的经验值上,所谓的“估计不足”,实则是对历次“纪录”的过分自信。

  因此,对“菲特”救灾不力,其重要原因就是政府部门过度自信,从而使防灾预案植入了麻痹思想,以致出现了巨大漏洞自己还浑然不知。然而,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的问题是,省级周边的救灾联动机制为什么没有及时起到拾遗补漏的作用,以致救灾中最基本的水和食品出现了不应有的匮乏?在雅安抗震救灾当中,道路通行情况也是困难重重,但是,最基本的水和食品却可以从省级周边地区于第一时间送达灾区,保障了受灾群众起码的物资需求。而这一次,余姚市城中心的超市却遭遇抢购,这不禁要问:省级周边联动机制应有的外援作用哪里去了?

  “菲特”到来之前,国家气象部门并不是没有发出预警,这样重大的预警不仅是发给个人的,更重要的还是发给相关地区防灾救灾机构部门的,这样大的灾害仅靠个人及一个孤立的地方怎么能行。而省级周边防灾救灾机构部门在收到这样预警的时候,就应当马上做好联动部署,进入最高级别的紧急状态,而且所有的环节必须要做到“随风而动”,于“菲特”到来之前,将所有部署落实到位。

  但是,这次省级周边联动机制却表现得让人大跌眼镜,丝毫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作用,“菲特”已经绝尘而去,但联动机制的作用还是无影无踪。这只能说明,省级周边的联动机制,还处于“联而不动”的迟滞状态。“菲特”一来一去,带来的风雨,冲刷出了“联动机制”封尘已久的真容,这让人看到了这个机制的真实状态。“菲特”之来,可以看作是一次对防灾救灾机构部门的考试,这种方式的考试结果,比任何所谓的评比检查开会考核都要真实,面对这样救灾不力的实战考核结果,应该由谁来负责?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