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提高消费税率的紧缩之虞

2013年09月26日 10:51   来源:人民日报   张季风

  10月临近,日本政府将就是否如期提高消费税作最后决断。按照计划,日本将从明年4月起将消费税率从目前的5%提高到8%。

  提高消费税率是日本政府对国民和国际社会做出的承诺。虽然是实施既定方针,但也存在很高的政治风险。前首相竹下登因为引入消费税率丢掉相印;桥本龙太郎因提高消费税率而折戟;野田佳彦则因强行通过提高消费税率法而致民主党分裂,最后黯淡下台。前车之鉴表明,提高消费税率多少还是有可能成为日本政府的一道坎儿。

  众所周知,日本的财政状况极为严峻,政府债务超过千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99日元),为国内生产总值的230%,在发达国家中名列前茅。提高消费税率是重建日本财政的重要一环。若不能按期实施,就等于政府失信于民,日本的国债信用等级还可能被调低,长期利率会迅速攀升,恶性循环将导致国债剧增。但是,提高消费税率也存在风险,恐令来之不易的景气夭折。

  从短期看,提高消费税率必然会带来一定时期的消费受挫,经济景气将因此而后退。据日本权威智库测算,增税后,由于个人消费减少将使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减少15万亿至16万亿日元。为避免经济出现大的滑坡,政府可能会确定规模为5万亿日元的刺激措施,相当于冲抵大约2/3的增税幅度。另有一些具体补救措施还在筹划中,如直接给低收入者发放现金、对购买住宅者进行补贴、减少法人税等。

  将消费税率提高3个百分点,大约可增加税收8万亿日元。而用追加5万亿日元的补充预算进行对冲,实际等于借债堵窟窿,令提高消费税率的政策效果大打折扣。此外,有分析认为日本还可能将增税的收入转用于刺激经济,而非原来计划的那样用于填补财政亏空。若如此,提高消费税率则变成了安倍政府的短期政治工具,偏离了财政重建的航线,也就失去了原来的政策意义。

  提高消费税率意味着提高物价,这对医治长期通缩似乎有利。不过,若民众收入得不到提高,百姓生活、特别是低收入者的生活将更加艰难。根据日本央行测算:消费税率提升3个百分点,将抬高物价2%,再加上央行打算推高2%的目标,日本的通胀率最终将达到4%。从过去的教训来看,1997年日本将消费税率从3%提高到5%,曾导致物价上升。由于翌年个人消费受到打击,工资转入徘徊局面,日本就此陷入长期通缩状态。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日本企业为维持竞争力都在削减人工费等经营成本。当下严酷的经济形势也确实不利于工资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消费税率的提高势必导致家庭实际购买力降低,消费的持续低迷,最终还是会使经济重蹈衰退的覆辙。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个税改革:不止于起征点    2016年03月11日
  • ·中日政党交流机制重启的背后    2015年12月09日
  • ·房产税需要理清的几个问题    2014年08月26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