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袁 元:微软收购诺基亚 有待市场检验

2013年09月04日 10:08   来源:经济日报   

  微软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对全球IT以及智能手机业影响深远。原因很简单:在全球电脑销量不断下滑,以及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设备销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微软进军手机业明显是在为“后PC”时代布局。

  从全球互联网兴起之日起微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凭借其在计算机软件业的绝对垄断地位,微软成了业内人士仰望的巅峰。不过,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发展速度超出微软的预期。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受移动设备的冲击,今年全球PC出货量预期将下滑9.7%。另外,亚太地区(不包含日本),屏幕在5英寸至7英寸的手机出货量超过便捷PC和平板电脑,前者的出货数几乎相当于后两者之和。在这种情形下,微软再也“软”不下去了,开始琢磨着进军硬件,杀入手机业充当搅局者。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全球手机业曾经的老大诺基亚进入了微软的视野。

  从表面来看,微软收购诺基亚手机部门可谓是各取所需。在将诺基亚手机业务揽入囊中后,微软已经实现了Windows Phone 8手机操作系统的“软硬一体”,将能够提供横跨软、硬件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但是,不管是微软收购诺基亚,还是谷歌收购摩托罗拉,问题的最终关键在于,当全球智能手机业已经拥有了iPhone和iOS路径之后,消费者还会接受Windows Phone 8这一手机系统吗?换而言之,当全球消费者热衷于玩苹果、刷安卓的时候,又有几个人会对Windows Phone 8手机操作系统感兴趣?

  从目前全球手机操作系统使用情况看,Android的份额已经达到约80%,苹果占据10%左右,微软Windows Phone、黑莓与其他操作系统加到一起,只占据不到整体市场份额的10%。这不能不使我们担心,微软能否得偿所愿,依靠诺基亚这个小身板独立支撑起Windows Phone 8手机操作系统,重现微软昔日辉煌吗?要实现这一愿景,微软这个硬件行业的“新手”还需加倍努力,而时间是检验这一收购成败的最好方式。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私办晚会被拘”具有样本意义    2015年03月27日
  • ·中企进军海外须重视三大问题    2016年01月19日
  • ·伊利进军全球乳业五强背后    2015年01月09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