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为什么说我国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过渡并没有完成?
30多年来我们大家亲历的改革开放过程,是中国社会从苏联式的经济、社会和政治体制,向能够造就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体制转型的过程。改革开放促进了转型。习近平同志把改革开放称作一次“新的伟大革命”。
我们30多年走过的道路并不是一条平坦的大道。已经取得的这些进展,也是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不断克服障碍才得以实现的。
虽然在经济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中国向法治基础上的现代市场经济的过渡并没有完成。从经济方面说,一个是各级政府对社会的微观管控和对经济活动的广泛干预,另外一个是国有经济对列宁所谓“制高点”的控制的加强。这就造成了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从主要靠投资拉动的粗放增长模式到主要靠效率提高支撑的集约增长模式的转型举步维艰。第二个问题是由于行政权力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造成了寻租活动的广泛制度基础,使腐败蔓延,难以遏制。
近年来,中国经济存在的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结构性问题并没有缓解。深层的结构失衡,已经从一种潜在的威胁,变成了造成资源短缺、环境破坏、宏观经济政策陷于两难困境和经济社会矛盾激化、经济发展难以持续的现实推手。
总之,我们如果不能够推进重要领域的改革,建立法治基础上的市场经济,那么对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我们应为即将到来的系统改革做哪些准备?
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类似于20年前的状况之下,就是为即将到来的系统改革做准备。为了做好这种准备,需要进行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发动各界人士进行研究和讨论,提出改革的倡议。参考科斯在《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一书里的说法,就是要有一个很好的“思想市场”,为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好的观念、思路和方案。
这些年来我们所做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帮助建设和发展思想市场,通过自由而切实的讨论,提供我们的思想成果,为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贡献力量。目前,全国人民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改革大战役积极地准备,有许多理论和政策问题需要研究,重大的课题不胜枚举。
这里我想以习近平同志在武汉座谈会上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深入调查研究的六个问题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六个问题是:第一,“要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作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经济配置效率”。第二,“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增强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发展活力,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三,“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为抓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第四,“要通过社会体制改革创新……使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业活力蓬勃开展”。第五,“通过制度安排,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让全体人民依法平等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第六,“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显然,仅就以上六个方面而言,就有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政策问题需要研究和讨论。例如要解决习近平同志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需要对如何构筑市场体系的产权制度基础、如何实现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的市场化、如何打破现在仍然广泛存在的行政垄断和所有制歧视、怎样正确地进行市场监管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提出可选的解决方案。
在过去20年中,我们在建设思想市场和研究讨论与改革开放有关的理论问题上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今后我们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样才能够帮助改革比较顺利地超越障碍,取得成功。
从过去30多年改革开放的经历来看,初步有限的改革尚且造就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如果进一步的改革能够克服阻力,顺利展开,中国就会有一个光辉的未来,从而对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