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教科局局长辞职 再好的改革也得讲究方式方法

2016年07月22日 10:40   来源:西安晚报   毛建国

  2014年,河北涿鹿县教科局局长郝金伦引进了“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引起了极大争议,部分家长强烈反对,认为教改讲课太少、考试也少、学习不够。最终在各方反对声中,当地官方日前发布消息:尊重民意,全面停止“三疑三探”。而郝金伦也选择了辞职。(7月21日《成都商报》)

  改革精神要有,但改革不能草率。特别是教育改革,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不慎之又慎,没有确切的把握,那就

  很可能犯盲动主义。从新闻中看到,2013年8月份,郝金伦出任教育和科技局局长,次年便开展了此次教改。而“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也只是源自河南西峡县的教育探索。

  从新闻中实在看不出,“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到底有没有经过充分的论证,特别是有没有经过实证,有没有得到专家和业内人士的认可。如果没有的话,仅仅是“看起来很美”,自己想当然地“认为很美”,于是就迅速在全县强推,这显然是草率的。更重要的是,改革从来

  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要必然考虑社会的态度,特别是要想到反对声音。值得思考的是,在当初的设计上,能不能充分征求意见,尊重不理解家长的“徘徊权”,允许他们在一边观望?如果采取试点分批的方式,而不是一刀切强推,碰到的民意反弹显然会小得多。

  涿鹿的教改失败,很容易让人想到改革不易。确实,改革不是一件容易事,也正是因其艰难才显其不凡,才应该得到理解和宽容。必须指出,改革并不是仅有一个好的初衷就行,实践早就告诉

  我们,再好的改革也得讲究方式方法。更何况,有些改革的初衷未必正确,改革思路未必就好。具体到涿鹿教改,对于改革者来说,必须先要自证正确,在改革之前要经过详细论证,在具体改革中,应该倾听不同意见,特别是反对者的意见,减少强制推进带来的阻力。

  没有不冒风险的改革,但能少冒些风险最好还是少冒一些风险。遑论有些改革因其意义重大,实在失败不起。正是由此出发,改革慢不得也急不得,再好的改革也得讲究方式方法。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