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住建委、市公安局、市规划委会同市卫生局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公布我市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积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规定,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积不得低于5平方米,每个房间居住的人数不得超过2人(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关系的除外)。《通知》要求,应当以原规划设计为居住空间的房间为最小出租单位,不得改变房屋内部结构分割出租,不得按床位等方式变相分割出租。厨房、卫生间、阳台和地下储藏室等不得出租供人员居住。(7月18日 中新网)
群租带来的治安、消防、安全隐患等问题在各大城市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矛盾,解决这些问题也刻不容缓,职能部门虽然下定了决心整治,但很遗憾,我们所看到的并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是冷冰冰的一纸规定,这规定没有温度,没有人性化,只有“不得”“严厉打击”这样的字眼。笔者以为,群租和违法排污等问题不同,虽然其中也牵涉到牟取暴利问题,但根本上,群租现象只不过社会管理的一个衍生矛盾,如果简单靠堵靠查,不过是治标不治本,更会让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
只“堵”不“疏”,只会带来更多的问题。诚然,“群租大战”从北上广一步步蔓延到其他大城市,已经成为一个不能忽视的社会难题,但造成这一问题的幕后推手,并不是租房者和房东。对于政府来讲,之所以要向“群租”宣战,打击非法牟利固然合理,最主要的还是担心群租会带来更多的治安、消防等问题。对于租房者,特别是刚就业的毕业生和城市中低收入群体而言,高房价、限购政策以及不断攀升的城市生活成本,已让他们囊中羞涩,群租是一个无奈的选择,甚至对于一些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一张床就是他们在一座城市的立足之地。因此,如果相关职能部门只管“堵”不管“疏”,只会让更多的租房者逃离这座城市,甚至成为流浪者,到时只怕所引发的的矛盾和问题更为突出,社会管理成本更高。
请给他们一块“立足之地”。群租者大多是收入水平不高的社会中下阶层,但就是这样一群即将没有“立足之地”的人,为这座高速发展的大城市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他们同样也想在北上广这样的梦之城中追寻自己的理想。试想连“立足之地”都没有的人,拿什么实现“中国梦”,而职能部门整天喊着要贯彻落实的群众路线,难道就是让群众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公租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投入越来越大,但对于很多群租客而言,却是看得见、摸不着,只因为他们尴尬的身份,和一直打不到的申请条件,而不久之前还有新闻报道某地保障性住房都供应了在体制内工作的人。笔者期待,“有关部门”能给这些群租者一块“立足之地”,不要让每天为您服务的那些人都露宿街头。
对待群租还请以“疏”为重心。我们理解政府职能部门的苦衷,但我们也希望,在对待群租问题上,还应更多一些人性化。毕竟这一政策并不是惠民,如果稍有不慎,要么因为执行不到位成为废文,要么引发更大的冲突。因此,以“疏”为主,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群租问题,建立科学合理的住房租赁管理机制,加大保障房供应力度,为租房者提供更多的租赁资源,同时严格控制房租,笔者想,应该也没有人会愿意去挤阳台或者厕所,“群租大战”也能迎刃而解。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