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下午,微博上一条小女孩赤身躺在南京马路边的照片,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关注。昨天上午,现代快报记者再次来到网友见到小女孩的地方,巧合的是,她正坐在路边乞讨,身旁还跪着一个赤膊的中年男人。面对市民的指责以及救助站社工的询问,男子不作任何解释,只是不断重复着“这是我的孩子,我不需要救助”。(7月4日《现代快报》)
6岁女童赤身躺在马路上抽烟的照片,让人看了实在是心疼和心酸;其父亲拿女儿作为乞讨的工具,并且宁愿乞讨也不愿意接受救助的行为,实在是让人气愤;乞丐只想享福不愿吃苦的思想实在是可怕,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首先,很多乞丐在拿幼童、残疾人作为乞讨的“道具”,为何无人来管?近年来,乞丐们乞讨的样式和手段不断翻新,从最初的要饭到现在的要钱;从要几分钱到现在的要几元、几十元;从原来自己乞讨发展到现在的利用幼童、残疾儿乞讨,并且他们把幼童打扮的又脏又可怜。其目的只有一个——为了讨到更多的钱!这些行为已经侵害了幼童们的身心健康,同时还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此,为何无人来管?有关部门是不想管,还是不能管?
其次,乞丐们“只想享福不愿吃苦”的思想是谁惯出来的?这位6岁女童的父亲面对救助站的社工,说出“不愿意接受救助、工作太累”的话来并不奇怪,可以说,这是绝大多数乞丐内心的真实想法。对此,人们不禁会问: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思想?我的答案是,这都是“爱心市民”惯出来的。
原来的乞丐都是穷人,现在的乞丐却并非都是穷人,现实中假乞丐比真乞丐还多,并且行乞渐渐成了一种赚钱的职业——有电视台记者跟拍深圳东门一名带残疾小孩乞讨的男子,却发现他住在均价3万元一平方米的高档小区,开10万元的轿车;去年,一位名叫周飞的男子,穿西装、打领带,坐飞机穿梭于全国大城市进行乞讨。给他拍一张照片,需要支付一元钱;如果合影,则要支付一百元;还有的乞丐白天穿着破烂乞讨,晚上换上体面装出入饭店等场所。
看到生活中的乞丐,多数“爱心市民”都是不分真假乞丐,见到乞丐就给钱,尤其是看到背着小孩的、带着残疾儿的乞丐更是大方施舍。一些乞丐正是抓住了多数市民的这种“爱心”心理,才不断使出各种“损招”来折磨幼童(哪怕是自己的女儿),扮出各种可怜相。试想,如果“爱心市民”们都能仔细分辨一番再做施舍决定,那些假乞丐们还会有生存空间吗?没有了生存空间,他们还会拒绝救助站的社工、说出“工作太累”这样的话吗?显然不会!
现在,很多假乞丐不仅在透支着公众的爱心,同时,也在摧毁着公众的信任。但愿“6岁女童赤身乞讨”事件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也希望乞丐“只想享福不愿吃苦”的思想能引起人们和有关部门的深思。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