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称"警察不打人那养来干嘛" 网友:去登钓鱼岛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官员称"警察不打人那养来干嘛" 网友:去登钓鱼岛

2013年07月02日 08:53   来源:华声在线   

  观察

  “警察不打人干嘛”,混账话!

  文/汪滢

  关于警察的职责,《人民警察法》里写得清清楚楚,前后14条,独独没有打人这一条,这位领导肯定平时工作特别忙,无暇学法,但说出这样的雷语来,还是让人震惊:警察养来就是为了打人吗?不打人,警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为了制止犯罪或者惩治罪犯,警察在万不得已的时候,可能会采取一定的强制手段,但这样的手段不仅分对象,而且分时机,即便是犯罪嫌疑人,警察也只能“该出手时才出手”,随便打人也是违法的。这位官员讲话的对象,是与开发商发生了矛盾的业主,很显然,他们不是犯罪分子,对于他们,警察叔叔保护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说打就打?

  面对上访的群众,脱口而出就是这样的雷语,除了表明这位官员脑子不够用之外,还说明在他的心目中,哪里还有什么“公仆”的概念,工作高高在上,视人民群众为“草民”甚至“刁民”, 视警察为对付所谓“刁民”的工具,说出“警察不打人,养警察干什么”这样的混账话,也就不足为奇。

  苏州的这位官员说出 “养警察为打人”的雷语之后,网络上批评的声音层出不穷,一浪高过一浪。这位官员估计现在心里一肚子委屈:自己只是一不小心口不择言瞎说了一句而已啊!窃以为他说出这样的“雷人雷语”来,其实是有一定的社会背景的。近一两年来,“警察打人”这样的新闻并不少见,特别是在某些拆迁案例中,极少数警察罔顾自己的职责,一屁股坐到了开放商那一边,驱逐拆迁对象甚至直接动手打人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这样的行为不仅玷污了警察的形象,而且会让少数人对警察的定位产生混乱。苏州这位官员就是其中一位,在他的心目中,警察已经成为打人工具了警察打得,我为什么说不得!

  如果仅仅是苏州这位官员冒出句“雷语”,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某些公职人员和某些行业的声名,确实正在被异化丑化。在我们这个时代,声名异化丑化的并不仅是警察。提到城管,有人就会想到“打小贩”;提到交警,有人便会条件反射想到“乱罚款”;提到统计,有人便会想到水分;提到官员,有人便会想到贪腐;提到医生,有人便会想到红包;提到老师,有人还会想到有偿家教……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角色错位?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丑化异化?难道都是因为曲解误解?

  任何一个公职和行业的声名,其实都是由自己的行为决定的。我们生活在自媒体时代,“好事不出门,丑事传千里”在这个时代,更被无限放大。如果没有少数官员因贪腐深陷囹圄,会有人把“官员”和“贪腐”联系在一起吗?如果没有一些交警拦下车来就开罚单,会有人把“交警”和“乱罚款”联系在一起吗?如果没有无良医生索要红包,会有人把“医生”和“红包”联系在一起吗?同样的,如果没有极少数警察打人,会有人把“警察”和“打人”联系在一起吗?苏州的这位官员会说出这样的雷语吗?

  对于一个群体的评价,我们常会说看主流、看主体,瑕不掩瑜,邪不压正,但在监督的眼睛无处不在的自媒体时代,我们不能低估了网络对阴暗面的放大效应,如果说过去一粒老鼠屎会坏了一锅粥的话,那么,今天的一粒老鼠屎,可能会脏了整个池塘。想要让老百姓告别“城管打小贩”的印象,不是城管的主体不打小贩就可以了,而是打小贩这样的事件,就不能发生;想要让人改变“交警乱罚款”的印象,不是交警的主体不乱罚款就可以了,而是所有的交警,都不能乱罚款。

  破坏一个公职和行业的名声,也许极少数人或者一两个恶性事件就能轻松做到,但要恢复他们的形象,却需要全体从业人员百倍的自律。这样的改变看上去无比艰难,但却并非无解。我们都记得那些令人感动的美好:提到老师,我们会想到蜡烛;提到医护人员,我们会想到白衣天使;提到警察,我们会想到“有困难找警察”……这样的美好,但愿在我们身边多起来而不是少下去。

  微言大义

  @咖啡蝇:又现惊人语录,这是敢做敢说的典范。

  @船爸L:不禁想起了狗不咬人养狗干什么。

  @馿垳哋嗗頭:这样心里的人,批评教育就能真的改变么。让这样的人为人民服务,不知道是谁服务谁!

  @果罗:这货就是该被打的,警察要维护治安,打的是违法并且暴力反抗执法的,不分青红皂白就打人,刑讯逼供的这种难道也要么?

  @鄉下尐噺:关键打什么人。专打平民百姓,不见你去打狗官、贪官、黑社会?不见你去登钓鱼岛?

  华声在线综合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