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五处硬伤,尚能优秀否?

2013年06月27日 07:20   来源:红网   /范德洲

  在广东高考优秀作文公布之后,24日中山大学在校学生发的一条微博在网上疯传。博文称,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官方公布的六篇优秀作文的首篇,文中六处引用论据,竟然有五处失实!(6月25日《羊城晚报》)

  “揭底微博”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一篇“优秀作文的首篇”,所引用的培根名言、孟子原话、盖茨夫妇消灭天花病毒、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故事、乔布斯捐赠25亿美元等5处论据有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有四处是子虚乌有或凭印象随意陈列,有一处出现明显的默写错误,有一处竟然是引用自动漫人物。然而,如此低级的硬伤,却骗过了那么多双眼睛,不仅当作“优秀作文的首篇”被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官方公布,而且还附加了大学老师的点评。不过,如果我们了解高考作文的阅卷习惯,可能也就不会大惊小怪。

  高考作文的速度,如果说是秒杀,显然有夸大之嫌,不过,其速度之快,也是“地球人都知道的”秘密。套用一句我们已经听滥了的话,那就是“时间紧,任务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忙中出错,也是在所难免的。但是,难免,并不意味着身带五处硬伤的作文,能够当作“优秀作文的首篇”被官方公布。因为,这已经不是“时间紧、任务重”所能解释的。

  省教育考试院官方公布的作文,理应层层把关,而且,从数量上看,也只有区区六篇。这么多的眼睛,这么少的作文,为什么发现不这了五处硬伤呢?显然,这与我们的阅卷理念与工作态度有关。

  也许是受到所谓“心灵鸡汤”类故事的影响,我们的高考作文,不知从何时起,也重视所谓的文化底蕴了。这股“文化底蕴”风所吹之处,一些所谓的高分作文、优秀作文层出不穷。而这些所谓的文化底蕴的作文,其最明显的共同点就是,堆砌名言与典故。如果说,这是一些学生为了获得高分而投机取巧,那么,将这类作文,视为范文而四处推荐,则只能是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偏差。这样的偏差与引导,让“屈原”“陶渊明”“司马迁”与“李白”成了阅卷老师躲都躲不开的“四大天王”。与“四大天王”同样深受考生欢迎的,就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有阅卷老师戏称,只要改阅一次高考作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就会认全了。

  “文化底蕴”作文的受宠,必然导致学生的模仿与跟风。而比这种模仿与跟风更可怕的,则是我们为人师表者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浮躁与肤浅。五处硬伤,从阅卷老师的发现,到大学老师的点评,再到教育考试院的推荐,这么一个复杂过程中,只要有一个环节严谨了一点,认真了一点,我们就不会将其作为“优秀作文的首篇”而隆重推出。然而,这五处硬伤,却偏偏一路过关斩将,这说明了什么?

  一方面,这暴露了我们的老师及其相关职能部门的浮躁,面对这样一篇充满着引用的作文,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去认真核对。人云亦云,见风就是雨。唯恐慢了一步而错过了推荐优秀作文的立功之机。而另一方面,可能更是我们所不敢正视的,那就是,我们的阅卷教师,有这样一种怀疑错误进而发现错误的能力吗?这篇优秀作文的出台,让我们联想到哈佛史上最大作弊案。在学生完全开放答题的前提下,我们的阅卷老师能否发现“不正当的合作”呢?“打铁还需自身硬”,发现不了硬伤,是不是也让我们看到阅卷教师包括点评老师的自身功夫不过硬了?当然,浮躁与肤浅是相互制约的,在它们的共同导演之下,身带五处硬伤的作文,也就能够闪亮登场。如果我们再认真一些,今年的高考试卷中,也就不太可能出现那么多的硬伤了。

  高考作文五处硬伤,尚能优秀,治理我们教育界所普遍存在的浮躁与肤浅,已经是刻不容缓。

(责任编辑:李志强)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