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成都46名人大代表前往中国石油四川石化现场考察四川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四川石化公司负责人表示,由于是新建项目,在技术水平方面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而项目设计的安全等级和防控标准都比同行业高(5月12日《成都晚报》)。
在我国,石化项目已经演变成了一个“敏感”的项目,甚至到了“谈化色变”的地步。其主要的表现是,新的项目尚处于选址的阶段,就频频遭到民众的反对。近年来,厦门、大连、宁波等地都因此而上演过激烈的群体性事件,成了新的影响社会稳定的不良因素。四川石化彭州项目,是最新的一例。
民众之所以会“谈化色变”,一方面是对石化项目的认知程度比较低,甚至根本就不太了解,对石化项目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没有切身的体会。另一方面,还有一种潜在的焦虑在作祟,民众怕项目上马后的污染成为可怕的梦魇,因此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反对。
要消除民众的忧虑,加大公开力度是有效的方法。四川石化邀请人大代表现场考察项目,通过人大代表来介绍项目的情况,让更多的民众了解项目的战略定位、政府监管、技术优势等关键信息,无疑是一种明智的做法。
从四川石化的介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项目的技术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项目设计的安全等级和防控标准都比同行业高。作为一个新建项目,这应当是题中之义,没有必要大书特书。更何况,技术的先进、标准的提高并不必然意味着安全系数的提高,两者之间还无法画上一个直接的等号。
这其中的关键因素,就是先进的技术和严格的标准都应当能够落实到位,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否则只能是“墙上虎”、“镜中花”。民众最大的担忧,并不是对于技术和标准的不信任,而是担忧这些原本可以把住的关卡形同虚设,让不安全因素成为冲出笼子、失去控制的“恶兽”。
因此,要化解民众的忧虑,尚有许多工作要做。一方面,要提高项目的透明度,让公众真正参与进来。建立项目决策、建设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对于引导公众认知、争取公众支持有着积极的作用。在这方面,巴斯夫、陶氏、拜耳等国际化工巨头们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都分别举办面向公众的“开放日”活动,主动邀请公众了解自己,通过信息交流与沟通,消除公众的疑虑和担忧。
另一方面,要落实严格的监管措施,让有效的监管成为企业头上的“紧箍咒”。显然,企业的自律是极为重要的,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律是靠不住的,企业的驱利性必然会使其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偷工减料是其不由自主的选择。笔者所在地区的纺织业十分发达,纺织企业大多安装了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但不少企业主都说如果污水处理设备一直开着,那么生产成本就会大大提高,压缩赢利空间,根本就没有竞争力。因此,关掉污水处理设备成为不少企业主的“法宝”。环保部门虽然不时进行检查,但监管上存在的漏洞仍会让不少企业铤而走险,结果是守法的企业无利可得,违法的企业获利丰厚,真正上演了“劣币驱逐良币”。
由此可见,严格的监管不能成为一句空话。只有通过全方位的、不间断的监管,让技术优势真正发挥作用,让监控标准真正落实到位,才能杜绝各种虚假行为的发生。而这也正是重拾民众信任、实现科学发展的起点。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