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应当着力降低业务招待费

2013年05月06日 07:12   来源:红网   乔瑞庆

  据全景网统计,去年有九家公司的业务招待费超过一亿元,前十名合计达到29亿,其中绝大多数为央企,中国铁建以8.37亿元位居首位。另有241家上市公司的业务招待费超过1000万元。对于招待费的大幅增长,各个上市公司给出的解释都比较含糊。(5月5日《北京青年报》)

  顾名思义,业务招待费是企业为了各项业务的开展而支出的招待费用。招待或为保持联系礼尚往来,或为有求于人请客送礼,别无其他。从性质上说,这种业务招待费没有任何生产性,是一种纯粹的交易费用。按照制度经济学的观点,交易费用是经济系统的“摩擦力”,应该越小越好。交易费用减少能节省出更多的资金用在产品的生产上,为社会创造更丰富的物质供给。

  业务招待费作为交易费用的一种,应该减少,也必须减少。但是动辄上亿的业务招待费却看不出任何减少的迹象。根据报道,招待费用最高的前十名公司中,有七家公司的该项费用出现同比增长,其中五家公司的增长幅度超过一成,中国交建的同比增幅更是高达21%。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天然就带有“减支”基因。在“减支”基因的作用下,业务招待费还是实现如此高幅增长,不能不让人费解。究竟是“减支”基因的隐性化了,还是业务招待费有自我膨胀的内生动力?

  更为吊诡的是多家公司的费用增速高于业绩增速。如果费用的支出是公司运营发展所必须的,随着费用的增长,公司业绩也应该有相应的增长,至少业绩增速不会慢于招待费用的增长。否则,只能解释为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诚然,上市公司的业务招待费不同于政府“三公”经费,是公司自己的钱,公司怎么花是公司自己的事,普通社会公众没有权利对其监督。但是,上市公司的社会化性质决定了其不仅仅是少数几个大股东所拥有的公司,也不仅仅是少数高管所控制的公司,更是一个涉及众多中小股民切身利益的公众公司。公司费用的如此异动,应该向众多中小股东给出合理的解释,并给出整改意见和行动方案。若不如此,上市公司反而以种种理由搪塞或含糊其辞,不对中小股民公布招待费用明细,那么上市公司就成为大资本侵害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利器,最终让中小投资者对其敬而远之。

  此外,中国经济正处于深刻转型期,管理层正着力推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需要成千上万家充满活力的创新型企业作为实现这一转变的微观基础。打造创新型企业,需要企业对资本进行合理配置,提高使用效率。企业为数不多,来之不易的资本应该用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工艺改进、人才引进、市场拓展等等实实在在的用途上,而非用在迎来送往,诱权寻租上,更不该用在公司高管职务消费的奢侈排场上。

  一个有社会责任的优秀企业,不但应着力于业务招待费的降低,更应着力于其他类似交易费用的降低。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