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都要打点绝非正常

2013年08月09日 07:24   来源:长江日报   评论员 付小为

  随着上海“法官嫖娼”事件的持续发酵,作为事件相关方之一的上海建工也渐渐受到关注。

  2012年年报显示,上海建工财报中管理费用科目中,业务招待费一项就高达1.78亿元,同比增长11.81%。而上海建工当年净利增幅也只有17.65%。尽管本次嫖娼事件是否涉及贪腐或渎职问题尚无定论,但建工的高额业务招待费以及相关人员牵涉其中也让人浮想联翩。

  事实上,早在今年5月,一份252家带“国有”背景的上市企业,2012年年报中公开披露的业务招待费总计65.25亿元的数据即在媒体曝光过。相关报道中也明确提到了上海建工等多家有代表性的建筑企业。如今,事由背景变换了,但问题的本质、公众质疑的核心,还是落在了“业务招待费”上。

  从“业务招待费”列项来看,招待费一般分为维护内部子公司关系和维护外围及公共关系两部分。基于前者所产生的招待费有其必要性,可以归于公司营运需要。而维护外围及公共关系则复杂得多,动用多少开支、关系对象是谁、采用哪些方式、维护什么关系,都不甚明确。

  外界对招待费特别敏感,针对的是后一种情况。很多时候,它以日常往来的形式下支出出去,性质上又与个人关系层面的交际开销大不相同。表面上是接待费,一般人看来其实是“打点费”。甚至在一些企业,内容含糊的招待费之外,还有专门摊派在各个项目上的打点费,无法见诸账面。

  这些或显性或隐性的往来支出,充满通常所说的灰色地带。其间夹杂的如吃“回扣”等行为,往往游走于合法与非法、罪与非罪的边缘。而招待、打点所要维持的关系,也显然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一求一应”的诉求关系,一开始就决定了二者投资与获益的性质。正因于此,提到招待费,人们能够想到的只有利益勾连。

  招待费问题屡屡曝光,企业最先遭受质疑。企业方面则无奈声称,这些不过是大环境和维护必要关系所迫。由此看来,企业所面对是一个怎么样的环境?

  原本在一个正常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能不能接下一笔生意、一个项目,取决于其有没有资质、竞争力强不强、提出价格合不合理,一切对照条件、因循程序,有迹可寻、公开公正。然而,在一个满是灰色地带的环境下,问题就没这么简单了。想要把事情办成,不是想着怎么走程序,怎么让自己满足条件,而是疏通关系、招呼各方。

  什么事情都从台面上转到台面下,没有标准无从判断,对于深谙此道的企业,这种“投资”换利益的手法,比走程序方便多了。这种市场环境的倒置,搅乱了已经确立的规则、程序,让遵守规则的一方反倒成为市场输家,很不入流、很傻很蠢。它们要么在竞技中败下阵来退出市场,要么只有跟随着“维系关系”。久而久之,一个“恶性”市场被巩固了下来,充斥其中的门道法则,便成了各企业“遵守”的潜规则。这个问题不止发生于资本与资本、资本与权力结合,甚至在权力内部,如“跑部钱进”这类的现象,本质上也是关系对程序的取代。

  建立在“打点”之上的社会,混杂着权力的僭越、资本与权力的结盟,官员与商人勾肩搭背,江湖气十足。我们要让灰色地带没有生存土壤,回归一个规则清晰、按程序办事的良性社会。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