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反思不能局限于灾区一隅

2013年04月24日 07:07   来源:红网   王垚烽

  4月22日,山东一运送药品的救援车队通过连霍高速豫陕收费处时,遭遇河南高速管理收费站的阻拦,被告知不缴纳过路费不予放行。河南省高速公路方面解释:救灾车辆可以免费通行河南高速,但需要提前办理相关手续。(4月23日新华网)

  微博时代,言论多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在于相关反思、检讨的及时性甚至同步性。从“8级抗震、9度设防”为什么抵不住7级地震,到直升机数量缺口为何5年没有改进;从明星、志愿者是否应该一股脑涌入灾区,到舆论“反应过度”了吗……各种讨论不可谓不激烈。

  然而,梳理近些天来有关芦山地震的各种反思、检讨,不难发现其中绝大多数的“讨论半径”局限于灾区。这当然不能说有错,但如果我们能将视野放得更开阔一些,多层面、多角度地来打量这场灾难,或许能收获的更多。现在,“山东救灾车队河南高速被收费”事件的发生,恰好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

  对于“救灾物资路阻高速”一事,河南高速公路内部说法不一甚至相互矛盾:有的称,“没有接到救灾车辆免费通行的通知”;也有的表示,“救灾车辆免通行费需先办手续”,但手续的具体办理方法不在职责之内。所有这些回应无疑是荒唐、可耻的,但联系到前不久发生在宁波的“个人报驾考遭拒,车管所回应‘未接到上级通知’”,便不难理解其背后一以贯之的权力逻辑——一项政策要是对自身有利,那么过渡期越短越好,甚至不惜半夜出台、零点执行;若有损既得利益,则尽量拖延,最好胎死腹中。

  难怪有网友质疑:即便没有接到正式通知,网上关于“交通部:通往灾区高速路段免费通行”的报道还少吗?就算要先办手续,不能简化程序、在高速路口“一站式”解决吗?别忘了,这运输的可是灾区目前最亟需的食物、药品和医用材料啊!

  这两天,网络上关于中外灾难预防、救援比较的讨论铺天盖地,诸如“在抗震建筑上,我们需像日本学习”的声音比比皆是。其实,我们的不足何止体现在抗震建筑这些“狭义救灾”方面?抢险救灾作为一个国家整体组织、动员能力的一次“集中大考”,不仅考验着一个国家在灾难发生后短时的应变、救援能力,更测试着灾前的预防措施、灾民的自救常识、媒体的新闻伦理、公众的慈善理性,等等。

  进一步而言,像官员的廉洁程度、政府机构的公信力,亦可归入“大救灾能力”的范畴。这些问题不解决,“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情况仍然存在,依旧有企业、个人像河南高速这样惦记着发国难财,而单纯依靠情感上的号召、凝聚,尽管一时能形成众志成城的局面,但注定无法跳出“一次灾难,一次感动;感动过后,灾难如故”的恶性循环,无助于长时段抢险防灾工作的改进——对于经历过汶川、玉树、芦山地震反复考验的国人来说,这无疑才是最大的“灾难”,也是最值得反思的地方。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