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毁形象!麦当劳再陷“过期门”

2024-05-14 10:16 来源:东方网

  麦当劳,这个国际知名的快餐品牌,一直以其标准化的产品、快捷的服务和“品质、服务、清洁和物超所值”的经营理念赢得消费者的信赖。然而,近期新京报的卧底调查却揭露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真相:在麦当劳的某些门店,过期食材换标签“续命”、 炸油品质超标、偷工减料等问题层出不穷。这既是对消费者权益的肆意践踏,更是对麦当劳自身品牌形象的自毁。

  食品安全是餐饮行业的生命线,任何对食品安全的轻视和疏忽都是对消费者极大的不负责任。麦当劳作为全球知名的连锁品牌,更应该以身作则,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规,确保每一位顾客在享用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安全和尊重。从报道中可以看出,问题的根源在于门店管理层的失职和短视。为了追求所谓的“数据好看”,减少食材废弃,他们默许甚至纵容员工篡改食品保质期标签、使用过期食材等违规行为。违反法律法规,丧失良心做餐,也背离了麦当劳自己的经营理念。试问,这样的“节省”和“效率”又有何意义?当消费者因为信任麦当劳而选择就餐时,却吃到了过期甚至变质的食品,信任被背叛的感觉何其强烈!

  更令人失望的是,面对员工的质疑和提醒,某些门店的管理层不仅不加以改正,反而以各种借口进行搪塞和敷衍。这种对待问题的态度,无疑是在自掘坟墓。一个品牌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更在于它的信誉和口碑。

  我们呼吁麦当劳的总部和高层管理者必须正视这些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改。首先,要加强对门店的日常监管和突击检查,确保每一项食品安全措施都落到实处;其次,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最后,要对违规的门店和员工进行严厉的处罚,以儆效尤。

  当然,广大消费者要保持警惕,不要被品牌的名气所迷惑。在选择餐饮品牌时,要更加注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而不是仅仅看重品牌的知名度和广告效应。只有当每一个消费者都行动起来,用自己的选择来投票时,才能促使整个餐饮行业更加重视食品安全和质量。麦当劳的这次“过期门”事件是一个警钟,提醒我们无论是品牌还是消费者都不能对食品安全问题掉以轻心。品牌要时刻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坚守食品安全底线;而消费者则要擦亮眼睛做出明智的选择,共同维护一个安全、健康的餐饮环境。

  作为一家国际知名企业,麦当劳理应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规,确保提供给消费者的每一份食品都是安全、健康的。希望麦当劳能够深刻反思这次事件,真正做到“品质、服务、清洁和物超所值”的经营理念,还消费者一个安全、放心的餐饮环境。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自毁形象!麦当劳再陷“过期门”

2024年05月14日 10:16   来源:东方网   苗瑞祥

  麦当劳,这个国际知名的快餐品牌,一直以其标准化的产品、快捷的服务和“品质、服务、清洁和物超所值”的经营理念赢得消费者的信赖。然而,近期新京报的卧底调查却揭露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真相:在麦当劳的某些门店,过期食材换标签“续命”、 炸油品质超标、偷工减料等问题层出不穷。这既是对消费者权益的肆意践踏,更是对麦当劳自身品牌形象的自毁。

  食品安全是餐饮行业的生命线,任何对食品安全的轻视和疏忽都是对消费者极大的不负责任。麦当劳作为全球知名的连锁品牌,更应该以身作则,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规,确保每一位顾客在享用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安全和尊重。从报道中可以看出,问题的根源在于门店管理层的失职和短视。为了追求所谓的“数据好看”,减少食材废弃,他们默许甚至纵容员工篡改食品保质期标签、使用过期食材等违规行为。违反法律法规,丧失良心做餐,也背离了麦当劳自己的经营理念。试问,这样的“节省”和“效率”又有何意义?当消费者因为信任麦当劳而选择就餐时,却吃到了过期甚至变质的食品,信任被背叛的感觉何其强烈!

  更令人失望的是,面对员工的质疑和提醒,某些门店的管理层不仅不加以改正,反而以各种借口进行搪塞和敷衍。这种对待问题的态度,无疑是在自掘坟墓。一个品牌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更在于它的信誉和口碑。

  我们呼吁麦当劳的总部和高层管理者必须正视这些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改。首先,要加强对门店的日常监管和突击检查,确保每一项食品安全措施都落到实处;其次,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最后,要对违规的门店和员工进行严厉的处罚,以儆效尤。

  当然,广大消费者要保持警惕,不要被品牌的名气所迷惑。在选择餐饮品牌时,要更加注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而不是仅仅看重品牌的知名度和广告效应。只有当每一个消费者都行动起来,用自己的选择来投票时,才能促使整个餐饮行业更加重视食品安全和质量。麦当劳的这次“过期门”事件是一个警钟,提醒我们无论是品牌还是消费者都不能对食品安全问题掉以轻心。品牌要时刻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坚守食品安全底线;而消费者则要擦亮眼睛做出明智的选择,共同维护一个安全、健康的餐饮环境。

  作为一家国际知名企业,麦当劳理应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规,确保提供给消费者的每一份食品都是安全、健康的。希望麦当劳能够深刻反思这次事件,真正做到“品质、服务、清洁和物超所值”的经营理念,还消费者一个安全、放心的餐饮环境。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