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志:小微企业融资困局如何解?

2013年04月12日 08:18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小微企业“融资难”痼疾近年来被一提再提。未来,小微企业究竟该如何翻过这座“融资难”大山?加大金融支持是应有之道。惟有从金融机构自身以及信用环境和制度建设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多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局。

  改革开放以来,小微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微企业的发展有效拓宽了就业渠道,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培育了新动力,因此成为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很长时间以来,小微企业却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主要问题。比如,近年来由于银行信贷收缩,中小企业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信贷资源,纷纷涌向民间借贷市场,不仅加剧了资金的稀缺性,而且进一步推高民间利率,增大企业的债务负担和经营风险。

  那么,小微企业究竟该如何翻过这座“融资难”大山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三农”、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金融支持。这一方针无疑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也促使我们思考金融业要如何调整,才能更好地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从而真正解决“融资难”这一痼疾。

  第一,大力发展小微金融机构是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根本途径。众所周知,规模较大的金融机构由于资金实力雄厚,往往能够吸引到一些优质的大客户,因此缺乏进行结构调整以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的内在动力。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小微金融机构就显得愈发重要。一方面,小微金融机构由于资金有限,只能以小微企业作为主要客户,客观上存在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由于向小微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门槛相对较低,获得贷款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大,小微企业也更愿意向小微金融机构寻求帮助,因此,二者之间具有内在激励的一致性。

  第二,鼓励大型金融机构进行战略调整是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渠道。目前,随着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各大金融机构也在逐渐地调整投资战略以不断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但是从总体上看,仍然缺乏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应该出台一系列政策以鼓励各大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作出适当的倾斜。例如,有专家建议,应免征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的印花税;建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大型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拓宽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

  第三,优化信用环境、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是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坚定基石。首先,应从小微企业经营状况和特点出发,建立小微企业信用档案和信用评级体系,使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更加科学、合理和规范。其次,积极建立小微企业信用档案数据库,形成综合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与银行资源的共享。再次,建立小微企业信用奖罚机制,对信用评级高的中小企业采用适当的激励措施予以鼓励,对信用评级低的中小企业予以公示且辅之以适当的制裁措施以建立良好的信用机制。还可根据企业偿还金融机构贷款的情况,建立企业融资信誉档案,为企业再融资创造有利条件。最后,建立多层次的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形成对担保机构资本金分层次的风险补偿机制。

  第四,制度建设和监管体系的完善是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国家应专门建立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定价、快速审批、单独核算、约束激励、专业培训和违约通报等机制,从制度上给予倾斜;实施差异化监管,扶持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融资,比如降低小微贷款风险权重、放宽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等;出台扶持小微金融机构的发展政策,如适当放宽民间资本、外资等参股设立小微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促进民间资金阳光化、规范化,适当放宽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投资人持股比例等。

  加大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的力度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从金融机构自身以及信用环境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多管齐下,就小微企业本身而言,也要苦练内功、脚踏实地发展自己,通过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开展技术创新等,增加获得融资的可能性。总之,只有从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共同发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局。(许志)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