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外来的和尚比尔·盖茨盛赞中国民生成就

2013年04月08日 09:02   来源:环球时报   社评

  比尔·盖茨6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盛赞中国民生进步。他说,短短30年,中国在民生领域、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6亿人口摆脱了贫困,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这样的话如果换个人拿到中国微博上去说,肯定要猛遭拍砖。

  在中国互联网舆论场上,如今盛行批判,说中国的成就几乎成了“忌讳”。这有复杂的原因,比如以往官方谈成就太多,引来的逆反情绪至今尚未在互联网上消化,等等。

  然而目前批评国家和政府成了互联网某些圈子里的“政治正确性”,而且一些活跃人士并不满足于“独善其身”,而是致力于这样的“正确”向中国更大的社会圈子扩散,引导公众对国家的总认识。这个问题逐渐变得严重。

  中国的时弊的确很多,老的困难和新问题交织在一起。随着中国的强大和政府执政观念的进步,对问题的隐瞒逐渐成为过去。中国社会揭露问题的渠道越来越多,这个国家在朝着政治透明的方向大步前进。

  揭露问题和批判推动了这个进程,因此受到全社会的鼓励。对于合法的、哪怕有些过头的批评,官方现在都必须“端正态度”。这样的政治风尚逐渐在中国得以巩固,不可能再走回头路。

  但互联网上的一些活跃人士突破了“批评是为了解决问题”的传统逻辑,他们逐渐形成舆论上的“反对派”。他们当中的不少人并不讳言自己在致力于传播另一种价值观,传播对国家发展道路的全面否定。

  正因为这样,如今在微博等互联网平台上正常谈论国家的成就,也会遭到那些人的围攻,他们似乎希望将一些社交网站打造成他们稳固的意识形态阵地。

  由于社会竞争、尤其是不公平的竞争导致了一些不如意者,到网上发牢骚宣泄情绪成了他们的正常选择。这些情绪很容易与极端批评组成一个难以区分的灰色地带。

  我们不知道“舆论反对派”对中国的发展是否有着总体的建设性,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定型,他们也在随着中国的发展而发展。或许他们的历史评价取决于他们将走多远,导致什么样的实际后果。

  然而有一点很明显,中国不是一个自信已经多得溢出来的国家和民族,恰恰这是个自信仍很欠缺,过去一百多年的贫困和苦难留下很长阴影的社会。新中国成立后的那些严重错误,没有一个是真正因为国家或领导人“过于自信”造成的,它们的根源恰恰来自于各种担心或急于证明自己。

  自信是中国人洗心革面的全新出发点。实事求是说,改革开放走了几十年,中国人刚刚开始有了一些自信,但还很不稳固。保护、巩固中国社会的自信心,是同推动国家政治透明同等重要的任务。

  这两项工作完全用不着对立,同一个实事求是原则只要得以真正确立并坚持,就能促成二者的齐头并进。

  互联网上一些活跃人士的问题在于他们背离了实事求是原则,在中国的问题和成就之间故意做了相当极端的选择性关注。一些条件促成了这种反实事求是做法影响的扩大。当然,对这种影响扩大的真实性存在不少争议。有人仍认为它有着很大的互联网局限性。

  无论如何,实事求是原则的受损,成为中国所谓“不确定性”的根源之一。因为舆论场上如果缺少了它,就“什么都成为可能”。舆论的自我纠错能力以及“不上当受骗”能力都大打折扣。

  比尔·盖茨这个“外来的和尚”只是说了几句人所共知的大实话,如果他是中国人,大概跑不了要被一些人戴上“五毛”的帽子。已吃过很多政治运动苦头的中国,不应重现这样的局面。实事求是的中国,看来把我们同这个目标隔开的障碍,比我们原来想的要多得多,也复杂得多。▲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