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襄阳市樊城区“马上办”办公室引发网友热议。设立“马上办”是当地政府部门作秀,还是决心转作风促实干?是一种花哨的形式,还是承载着“为民服务”的实质内容?它到底能发挥多少实际作用?(3月31日《中国青年报》)
人们都希望自己去政府部门办事时能够“马上办”,那么,为什么樊城区设立“马上办”办公室却遭到几乎一边倒的舆论热议?原因很简单,公众习惯了政府部门的低效率工作,几句话可以解决的问题要走访几十个部门,几个程序能解决的问题要办几十个证。而今,樊城区设立“马上办”虽是好意,却引起了公众平时办事难的怨念,有非议就理所当然了。
其实,在笔者看来,我们不必着急对“马上办”说不,因为其至少表明了政府部门的一种态度、一种决心。在某些些政府部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情况已然存在,互相推诿、互相扯皮的现象也非个别。如今,樊城区成立“马上办”不失为一种尝试,只要这个办公室能够按照规定运转,至少对于办事的群众而言是一件好事,不会像从前一样被踢来踢去。
“马上办”的出现,标志着地方政府探索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努力。这种创新或许还不够完善,但大可不必一露头就施以大棒。一种制度是不是符合时代要求和公众需要,不妨多些呵护和宽容,假以时日让实践说话,让效果说话,让事实说话。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