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不必着急对“马上办”说不

2013年04月01日 10:37   来源:荆楚网   史宗源

  近日,湖北襄阳市樊城区“马上办”办公室引发网友热议。设立“马上办”是当地政府部门作秀,还是决心转作风促实干?是一种花哨的形式,还是承载着“为民服务”的实质内容?它到底能发挥多少实际作用?(3月31日《中国青年报》)

  人们都希望自己去政府部门办事时能够“马上办”,那么,为什么樊城区设立“马上办”办公室却遭到几乎一边倒的舆论热议?原因很简单,公众习惯了政府部门的低效率工作,几句话可以解决的问题要走访几十个部门,几个程序能解决的问题要办几十个证。而今,樊城区设立“马上办”虽是好意,却引起了公众平时办事难的怨念,有非议就理所当然了。

  其实,在笔者看来,我们不必着急对“马上办”说不,因为其至少表明了政府部门的一种态度、一种决心。在某些些政府部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情况已然存在,互相推诿、互相扯皮的现象也非个别。如今,樊城区成立“马上办”不失为一种尝试,只要这个办公室能够按照规定运转,至少对于办事的群众而言是一件好事,不会像从前一样被踢来踢去。

  “马上办”的出现,标志着地方政府探索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努力。这种创新或许还不够完善,但大可不必一露头就施以大棒。一种制度是不是符合时代要求和公众需要,不妨多些呵护和宽容,假以时日让实践说话,让效果说话,让事实说话。

(责任编辑:李志强)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摘掉“雷评”背后的“红顶”    2015年05月25日
  • ·法外乱相如何监督    2015年03月18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