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应该着实于普惠和实效

2013年02月28日 08:24   来源:红网   石书红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人们对社会层次需求随着物质的满足寻求提升,改革的内外环境还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转型与改革交织融合,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政府转型都直接依赖改革的突破,发展中面临的利益和矛盾更为突出,人民期盼包括改革成本在内的财富分配制度等各种权利的实现迫切需要有明晰的路线图、时间表;如何更为科学地发挥好公共财政的作用,真实有效于民生社会需要。

  何谓公共财政是指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构建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由于这种模式在体制内运作,在实际操作中操守者往往容易为权、为钱、为情所困,其所发挥应有作用难以被公众接受和认同,抑或存在暗箱操作,被人为套取或挪作他用的情况时有发生,“一刀切”笼统式的投入对公共享用的有效未必真实,政府支配下的公共项目建设投入存在诸多浪费和流失,目前出现诸如“房姐”、“房嫂”、“房叔”等均是公共财政引发的特征,有的仍至多个部门联动,化公为私或公为私用。

  2012年,全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万亿,同比增长7.8%,全年居民CPI同比上涨2.6%,PPI同比下降1.7%,年末国家外汇储备3.3116万亿,比去年末增加0.1304万亿;公共财政收入11.7210万亿,比上年增加1.3335万亿,增长12.8%,其中税收收入10.0601万亿,非税财政收入1.6669万亿,各项收益相比上年稳中有进的同时投入情况和实际产生的效果怎样,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实现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4676万亿,比上年增长2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0%,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6.4836万亿,增长20.60%,农户投资0.9841万亿,增长8.3%,分区域和环境不同,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分别为15.1742万亿、8.7909万亿、8.8749万亿和4.1243万亿,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6.5%、24.1%、23.1%、26.0%。固定资产投资中(不含农户)第一、二、三产业分别为0.9004万亿、15.8672万亿、19.7159万亿,较上年分别增长百分比32.2、20.2和20.6。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7.1804万亿,比上年增长16.2%,其中住宅投资4.9374万亿,办公楼投资0.3367万亿,商业营业用房投资0.9312万亿,百分比增长数11.4、31.6和25.4,数字显示相比投入增幅最缓的为农户,仅8.3%,最快为办公楼建设投入,增加、增幅31.6%。也就是说真正用于实际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投入(含农户)仅9841亿元,人均分摊每人每年不足1000元,国内经济整体运行模式在众项目建设投入的同时,如何有效切实巩固公民个体的权益,还需要有更为敏锐的政治勇气和制度保障予以结构调整。从以上固定资产投入情况来看,其所显现的整体运行态势良好,积极且稳健,但不能过于以增长的形式把部门利益、行业利益、地方利益以及政府自身利益紧紧拴在一起,使之绝对化和片面化。

  公共财政作为社会发展的资金主体,首先要以做到政府和社会信息对称,监管有力;信息公开内容不全面,获取渠道阻梗,支出事项不明确,资金运作过程和程序不清晰等,破坏了公民享有对国家财政收支知情权。信息不公开透明,财政收支监督不到位,人民就无法及时了解自己的权益,本该用之于民的就可能被挪作他用,巨额支出游离在监督之外,成了某些人巧舌财政,家庭保险箱,公共财政就无法真正地发挥其效用,现在流行“跑财政”一说,谁能巧簧令舌,手伸得越长,获取财政的实惠就越多,使公共财政成为某些人的钱袋子,理顺人际的顺手羊。

  发挥公共财政的有效作用和改革红利的释放关键取决于政府转型与改革能否有实质性突破,尤其重要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改变“增长主义”政府倾向,在经济生活领域按市场规律办事的市场主导有效发挥政府的作用,而不是政府主导下有限发挥市场的作用;社会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需要改变“大政府、小社会”的局面,建立有活动的“大社会”逐步向社会公共治理转型。

  公共财政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要有所作为,在民生保障、社会公共事物中起到杠杆调节作用;收入分配的差距体现在不同行业之间、干部群众之间、企业负责人、国企高管和工人的收入差距数倍乃至数十、数百倍;垄断和国有企业、金融服务性管理层年终奖都是数十、上百万地发,游离于体制外的绝大多数老百姓无制度和实质的口袋财务,成了真正意义上没人管的“孩子”,赚多赚少全凭自己的运气和力气。如何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一方面如何把“蛋糕做得更大,另一方面则要“蛋糕”分得更好,要达到此种目的,既要瞄准薪酬制度,提高普通劳动者报酬,缩小初次分配差距,更要通过完善税收和福利制度,让占有大量社会财富的既得利益者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使二次分配在调节居民收入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目标要具体落实到家庭和个人身上。

  公共财政的有效发挥还应着眼于庞大政府机构职能的重设和冗员上破解,真正发挥有效政府的市场调节与服务作用,“衙门”机构和财政包养的惯性使得一些人无所事事,无所作为,职能的作用经常使一些人不拿钱不办事,拿了钱也不办事的官僚作风滋生社会风气不正,办事都要找关系,请客送礼,上面有人打招呼。

  有效做好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化,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科学合理,措施有效,办法可循,自上而下涉及到基层每一角落和每一个人。把杜绝贪污和改善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环节纳入法治化进程,健全法律法规,强化民主监督,切不能只搞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推行公共财政的普惠与实效需要从政治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等多重深层次改革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需要不断地扩大民主,夯实法治,强化公众监督制约,实现法律对公民权利的保障,让公民自觉参与到公共财政的收支、使用和过程的监督,全社会共享公共财政带来的真实与改变。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