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社会保障绿皮书。在安徽、福建等5省市调查显示,受调查的低保家庭中,6成不是贫困家庭,有近8成的贫困户没有享受低保救助。(2月24日《新京报》)
受调查的低保家庭中,6成不是贫困家庭,有近8成的贫困户没有享受低保救助,对于这样的结果,估计没有多少人惊讶,因为在绿皮书公布调查结果之前,我们对非贫困户吃低保的乱象,已经有了天然抗体,甚至麻木不仁了。试想,大家或耳闻或目睹的“开着宝马吃低保”事例,还少吗?
当然,国家也对如此乱象有过专门治理,但收效甚微,给人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现在,绿皮书把吃低保乱象的一部分因素,归咎为农村贫困线划分的模糊,给基层干部滥用职权、弄虚作假留了余地,这好像给治理之难增添了解释性。可是,基层干部在低保分配上,真的是因为没有明确的贫困线而乱作为吗?恐怕未必。
低保,在基层那是一块唐僧肉,谁都想咬一口,特别是手握决策权的领导。国家打击吃低保乱象时,多半是予以纠正,很少有人为此承担严厉的代价。这就像《西游记》中想吃唐僧肉的妖孽,到最后虽然被收服,却少有妖孽得到惩戒,多半是随它的主人回家。弄虚作假的吃低保,一般都有幕后黑手,只惩罚骗低保者,而不暂短幕后黑手,这是骗低保现象屡屡不绝的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
贫困线标准不明确,这只是一个外显的因素,如果民政部门和基层干部能公开评审过程,一切难题就迎刃而解。哪些家庭应当吃低保,哪家家庭应当被拒之低保的门外,大伙心里最清楚。可是,一些地方的评审权在极少人手里,而且整个过程很隐秘,公示的地点和时间节点,也很巧妙地选取。违规的成本低,老百姓会有这样那样的事求助于干部,也就对其中的不公平忍气吞声了。
概而言之,公开评审过程,并硬起手腕严惩参与骗低保的干部,才能还低保一个公正。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