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对吃不上低保者应有救济渠道

2015年08月12日 07:21   来源:法制日报   杨 涛

  通过舆论监督,让李树荣老人能吃上低保,这是令人称道的,但仅限于此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通过完善制度来让李树荣们都能吃上低保

  针对网上关于“山东平度84岁孤寡老人李树荣土地被原村干部卖掉饿得剩皮包骨”的报道,中共平度市委宣传部今日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经平度市纪委初步调查,对崔家集镇、村干部存在的失职行为,已按相关程序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据此前媒体报道,8月9日,网曝山东平度崔家集镇大城村,84岁孤寡老人李树荣,应分的1.92亩土地被原村干部卖掉,没有低保,几近饿死(8月11日中国新闻网)。

  平度有关部门在媒体报道之后,能及时回应社会的关切,给李树荣老人办理低保等,值得称道。不过,纵观整个事件,还是让我们感觉到很堵心,李树荣老人算是比较幸运的,受到了媒体的关注。但是,也许还有其他老人因为穷得吃不起低保,他们很难受到媒体的关注,又该怎么办?

  为什么会穷得吃不起低保?这看起来是一个悖论,因为低保本来就是救济那些贫困、生活能力差的公民,怎么可能出现越穷越吃不起低保的怪事呢?然而现实中,这样的怪事就是屡屡发生,就像李树荣老人一样,要论低保,村里所有的人都不该吃他也应该吃,但事实偏偏就是他吃不上。而我本人也见证过如此事例,在一次扶贫中,我看到一户几乎穷得揭不开锅的人家没能吃上低保,村干部称指标有限,但是,村里有不少比他条件好的人都吃上了低保。有知情人偷偷地告诉我为什么吃不上低保,是因为他实在太“穷”了。

  太穷了,意味着他没有钱请客送礼,意味着他平时不会去拉关系,也意味着他一旦得到低保,也不愿意将仅有的一点钱分给村干部,同时,太穷了意味着他没有多少亲戚特别是有钱有权威,能帮他说得上话的。据媒体报道,李树荣老人吃不上低保,其远房侄子称“村干部说他不投票就没有低保”,并称老人曾因选票的事受到过村干部的威胁。每个吃不上低保的贫困户,其幕后都是有故事的,只不过,有些人穷得没有钱拉关系,有些人穷得不想去拉关系。

  在许多农村或者城镇,不仅仅低保问题,举凡公租房、土坯房改造补贴,农机补贴,种植、养殖补贴,也往往出现太穷不给补的怪象。从贫困户角度上讲,那可能是因为他们穷,不懂、不会也不愿意拉关系,舍小钱套大钱。但从另一个角度讲,那就是我们的某些乡村干部手中的权力过大,我们的制度漏洞太大造成的。乡村干部在分配低保和各种补贴中,自由裁量权过大,而受到的监督和制约少,他们根据与自己关系的亲疏和所能获得的利益大小来分配低保和各种补贴,在这种情况下,李树荣老人吃不上低保就不足为奇了。

通过舆论监督,让李树荣老人能吃上低保,这是令人称道的,但仅限于此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通过完善制度来让李树荣们都能吃上低保。比如,对于低保对象,必须及时公开公示,对遭举报的吃低保者必须及时调查;对于没有能吃上低保的公民必须建立畅通的救济渠道,确保达到条件的公民都能吃上低保;纪委和检察机关必须加大查处发生在低保等领域的腐败案件,让那些手伸得太长的乡村干部得到应有的制裁。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公务员吃低保暴露监管“黑洞”    2016年01月08日
  • ·低保信息必须及时公开    2015年11月11日
  • ·吃不上低保是因为太穷?    2015年08月12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