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不断加大农村改革力度

2013年02月07日 09:3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本报评论员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不断加大农村改革力度,这既是对做好今年“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推动“三农”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解决新问题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

  回首十六大以来的奋斗历程,正是坚持不懈地推进改革才赢来了今天“三农”工作的辉煌。10年来,在指导思想上,党中央确立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提出了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的科学论断;在政策体系上,从全面取消农业税到实施“农业四补贴”、放开粮食购销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构建起系统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在制度创新上,从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一系列制度性建设,形成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框架。

  这种从指导思想、政策支持到制度建设的全面改革创新,开创了“三农”工作的新局面,使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但是,面对过去长期存在的农业弱质、农村弱化、农民弱势的状况,我们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现代化的滞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最严重的制约也仍然是城乡发展差距。同时,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三农”工作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

  解决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除了改革创新,奋力突破,我们没有任何别的路子可以走。我们是在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推进城乡一体化,我们是在人多、地少、水缺的背景下推进农业现代化,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以坚持改革的思路和敢于改革的勇气不断深化农村改革,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进一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不断加大农村改革力度,需要我们找准着力点,从影响“三农”发展最现实的问题着手,稳步推进,逐步解决。从当前来看,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谁来种地”和“怎样种地”等现实问题,农业现代化是明显的“短板”。因此,要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者,因地制宜解决承包地细碎化问题。要稳步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农村土地确权登记等确保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同时,要积极开展农村金融改革和征地制度改革,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和新突破。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