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中国中东部地区继续被大范围雾霾笼罩。中央气象台历史上第一次专门针对霾发布了预警。此次的雾霾预计要持续三天,波及的范围超过100万平方公里。
雾霾的造访对于中国一些城市,已是常客。雾霾频频造访北京,引起北京民众的“空气焦虑”。与空气质量相关的呼吸道疾病增多,人们的出行和生活也变得极为不便。对雾霾产生焦虑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人们很少见过如此大范围的雾霾天气。
当今天的科学认知发现,雾与霾的区别,以及两者造成的不同后果时,人们的焦虑当然会与日俱增。雾由水汽组成,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悬浮大量水滴或冰晶微粒,使水平能见度降至1公里以下的天气现象。霾是大量PM2.5等颗粒物飘浮在空气中,使水平能见度大于1公里但小于10公里的普遍空气混浊现象。霾是污染源排放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霾造成的后果比雾严重得多,除了呼吸系统疾病外,还可能是诱发中国和世界各地日益增多的肺癌和其他癌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了解到霾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才引起世界范围对其它的重视。一名叫史蒂芬·赫西的人说,我们这些不住在世界上最雾霭沉沉的城市的人,也许会如释重负地舒一口气,庆幸自己住在空气质量更好——也许是好得多——的地方。不过,随着严重污染问题影响发展中世界大部分地方和发达国家的许多大城市,从某种程度上说,北京以及全球其他城市的雾霾,最终会进入到我们的肺里。
这种世界一体的观念由来已久,约翰·邓恩早就说过,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如果海浪冲掉了一块岩石,欧洲就减少。如同一个海岬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每个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哀伤,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所以,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
如果说世界一体的概念,在过去只是一种文学想象和哲学思考的话,那么,霾锁世界就为其提供了更多科学意义上的解释。固然,大风会吹散雾霾,所以雾霾未必会吹到纽约和墨西哥,但是,污染的空气长久地停滞在空中,并且会悄悄地遗留在大地、水、食物中。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研究人员就发现了被称为“亚洲棕色云”的气候现象,这是一种长期笼罩在印度洋、南亚、东南亚和中国南部上空的厚约3公里、面积约900万平方公里的棕色污染雾霾,其中的主要成分是碳黑、硫酸盐、硝酸盐、有机颗粒、飞灰、矿物颗粒、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各种有机气体化合物等。显然,今天在中国频频出现的雾霾,只不过是“亚洲棕色云”的扩大与延续。
另一方面,对全球雪冰中的黑碳含量进行汇总和分析的结果表明,南极雪中黑碳含量最低,格陵兰次之。最高的黑碳含量出现在阿尔卑斯山。对北极格陵兰中部冰芯分析表明,1788年至2002年期间,黑碳含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工业活动的黑碳排放起始于1850年前后,并导致冰芯中黑碳含量增长了近7倍。
所以,如果说过去东方人会呼吸到来自纽约、伦敦的雾霾,那么今天,西方人就会呼吸到来自墨西哥城、北京和曼谷的雾霾。空气、水、食物甚至每一滴母乳中,都充斥着在这个星球上循环的污染物,并将反复循环。污染物反复循环的结果便是,诱发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病、肥胖、免疫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每个人都难以幸免。
所以,雾霾不只是笼罩北京、中国,而是包围着所有人的地球,除了直接产生雾霾的国家和地区有更大的环境治理责任外,其他国家和地区也不可能袖手旁观。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