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暗访“暗访组”

2013年01月25日 10:18   来源:荆楚网   乔志峰

  湖北黄石提前98天预告国家暗访组要来,要求“行动起来,紧张起来”。“距国家暗访组来黄检查只有98天。”近日,湖北黄石《东楚晚报》一篇迎接创卫检查的动员报道引发网民围观,以致有人评论“你暴露了组织的机密”。(1月24日《南方都市报》)

  曾几何时,检查团泛滥成灾,无数“潜规则”乃至腐败现象由此而生,受到老百姓的普遍质疑。于是乎,改“明检查”为“暗走访”的做法就开始流行,“暗访”成了不少地方、不少部门工作中常用的方式方法。

  “暗访”如果真正做到位,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除了减轻地方的接待负担、减少铺张浪费,更能预防被暗访对象事先作假,以便了解到更多的真实情况和第一手资料。可是,一旦“暗访”沦为形式主义和“暗箱操作”,由于其本身便具有不公开、不透明的特性,显然更容易产生问题,甚至成为忽悠民众、牟取私利的工具。湖北黄石提前98天预告国家暗访组要来,显然就应归于此列。

  被“暗访”的对象,何以能够提前得知“暗访组”到来的具体时间呢?很多网友怀疑是有人通风报信,连央视主持人张泉灵都忍不住在微博上评论:“完了,埋在暗访组里的线人就这么给暴露了。”这些推测当然是极有可能的,但我怀疑还有另一种更让我们震惊的可能:某些所谓的“暗访”原本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其具体步骤和进展情况并无秘密可言,圈内人都知道,就瞒着老百姓。认认真真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果如是,这就属于“制度性痼疾”,并非单单某个人、某个“暗访组”泄密那么简单。“暗访”不“暗”,折射出的其实是另一种可恶的“暗”,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能够被提前预告的“暗访”,能起什么作用?提前将“暗访”时间泄露出去的“暗访组”,又有什么继续存在的必要?湖北黄石之所以摆乌龙,不可能像有网友调侃的那样是“高级黑”,而是由于“政治敏感不够”再加上立功心切,一不小心才丢丑卖乖,让不明真相的群众多少了解了一点“暗访”到底“暗”在何处。

  问题在于,此次引发围观和嘲弄的“国家暗访组”,在以往的“暗访”工作中,是否也出过类似问题?抑或这原本就是他们工作的常态?除了这个“暗访组”,还有多少其他暗访组如出一辙?以前,有人大声疾呼“谁来检查检查团”;那么,现如今谁来暗访“暗访组”呢?单靠上级查下级、老子查儿子,恐怕很难奏效。自下而上的监督才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最有效。惟有真正建立起公民的监督制约机制,方能解决包括“暗访”在内的很多事情中存在的痼疾。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