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服务发展银发经济

2024-05-13 07:0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超2.96亿人。专家预计这一数字在2035年前后将突破4亿人,到本世纪中叶将达到约5亿人。老龄人口的持续增加拓展了银发经济的潜力。据估计,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到2035年有望达到30万亿元左右。发展银发经济是顺应人口变化趋势的需要,也是满足老年人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更是保持国内消费需求持续扩容提质的需要。

  产业根植于市场,银发经济由社会老龄人口的各项生活需求所驱动。发展银发经济,应从老年人四方面的需求着手:一是满足老年人的康养需求,通过提供康养产品或服务改善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水平,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二是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需求,围绕老年人日常生活中不便的“闹心事”,通过提供上门服务或者就近集中服务,让老年人不用再为生活琐事忧心。三是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丰盈老年人精神生活,实现“老有所乐”。四是满足老年人的心理关爱需求,通过提供更多心理服务和产品,减少老年人心灵的孤独感、消沉感、苦闷感,呵护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银发经济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核心逻辑正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关心关爱老年人。只有精准把握老年人的消费心理和特点,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提供符合其预期的产品和服务,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美好。

  由于身体机能减退、知识结构更新慢、缺乏亲友陪伴等多种原因,老年人的消费需求有其独特性。首先,老年人属于“价格敏感型”消费群体,很多深受传统消费观念影响的老年人往往注重勤俭节约,在消费时要求“高性价比”。其次,老年人消费还具有服务敏感性,相比网络购物,不少老年人更喜欢在实体店购买产品和服务,消费习惯更倾向于亲身感受。对于老年人而言,购物过程中的服务体验十分重要,良好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更容易赢得他们的信任。比如,老年人对新科技概念、智能化操作不熟悉,相关产品的售前、售后跟踪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又如,在服务型消费等方面,他们希望得到更为热情、主动的服务。

  在此过程中,也要注意防止老年人的消费心理和需求被某些不法商家利用,导致盲目消费甚至上当受骗。比如,某些保健用品行业的从业者利用老年人对科学保健知识不了解、喜欢线下体验等特点,诱导他们购买假冒伪劣的产品。

  发展银发经济,是供需双方交易的经济行为,也是弘扬敬老爱老传统美德的社会行为。无论是提供有形的产品,还是提供无形的服务,都需要相关从业者保持对老年人的尊重和耐心,以更加牢固的服务意识、端正的服务态度、过硬的服务能力,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用心的服务,持续推动银发经济蓬勃发展。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乔瑞庆 中国经济网供稿)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精细服务发展银发经济

2024年05月13日 07:0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超2.96亿人。专家预计这一数字在2035年前后将突破4亿人,到本世纪中叶将达到约5亿人。老龄人口的持续增加拓展了银发经济的潜力。据估计,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到2035年有望达到30万亿元左右。发展银发经济是顺应人口变化趋势的需要,也是满足老年人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更是保持国内消费需求持续扩容提质的需要。

  产业根植于市场,银发经济由社会老龄人口的各项生活需求所驱动。发展银发经济,应从老年人四方面的需求着手:一是满足老年人的康养需求,通过提供康养产品或服务改善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水平,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二是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需求,围绕老年人日常生活中不便的“闹心事”,通过提供上门服务或者就近集中服务,让老年人不用再为生活琐事忧心。三是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丰盈老年人精神生活,实现“老有所乐”。四是满足老年人的心理关爱需求,通过提供更多心理服务和产品,减少老年人心灵的孤独感、消沉感、苦闷感,呵护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银发经济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核心逻辑正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关心关爱老年人。只有精准把握老年人的消费心理和特点,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提供符合其预期的产品和服务,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美好。

  由于身体机能减退、知识结构更新慢、缺乏亲友陪伴等多种原因,老年人的消费需求有其独特性。首先,老年人属于“价格敏感型”消费群体,很多深受传统消费观念影响的老年人往往注重勤俭节约,在消费时要求“高性价比”。其次,老年人消费还具有服务敏感性,相比网络购物,不少老年人更喜欢在实体店购买产品和服务,消费习惯更倾向于亲身感受。对于老年人而言,购物过程中的服务体验十分重要,良好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更容易赢得他们的信任。比如,老年人对新科技概念、智能化操作不熟悉,相关产品的售前、售后跟踪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又如,在服务型消费等方面,他们希望得到更为热情、主动的服务。

  在此过程中,也要注意防止老年人的消费心理和需求被某些不法商家利用,导致盲目消费甚至上当受骗。比如,某些保健用品行业的从业者利用老年人对科学保健知识不了解、喜欢线下体验等特点,诱导他们购买假冒伪劣的产品。

  发展银发经济,是供需双方交易的经济行为,也是弘扬敬老爱老传统美德的社会行为。无论是提供有形的产品,还是提供无形的服务,都需要相关从业者保持对老年人的尊重和耐心,以更加牢固的服务意识、端正的服务态度、过硬的服务能力,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用心的服务,持续推动银发经济蓬勃发展。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乔瑞庆 中国经济网供稿)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