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一次关于收入分配改革的内部研讨会上,多位人士将方案没有出台的根源归于垄断国企和一些留有“自留地”的部委的阻挠,并建议国资委排除改革阻力。与会的一位国资委副主任当即喊冤反驳,垄断国企的人事任免、工资薪酬等方面的管理权并不是掌握在国资委的手里,另外还有一部分垄断国企如四大国有银行、烟草公司等均归其他部委监管。(1月13日《华夏时报》)
作为收入分配改革中重要内容的《工资条例》曾被寄予厚望,但在2010年上报国务院之后就销声匿迹。2012年10月1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谈到第四季度各项工作时提出,要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社会各界尤其是民间社会,都以为难产8年之久的收入分配方案即将出台,而眼下,2013年已经到来,人们却不得不再次面对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再次搁置的尴尬。这种局面会让呼唤“何日‘均’再来”的人们,何其失落!?
邓小平同志很早就说过,改革涉及一大批人的切身利益,一定会遇到重重障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涉及既得利益者最切身的利益,阻力之大可想而知。说白了,问高收入群体愿不愿意拿出一部分钱给低收入群体,无异与虎谋皮,这个常识性问题只要谈及收入分配改革就该意识到,倒是制定了改革方案后才发现利益集团会反对者后知后觉了。正因如此,将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流产的理由一再归咎于利益集团阻挠,实为不是理由的理由。
在笔者看来,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一再流产的一个关键在于民众话语权疲弱。在公众参与权缺位的语境下,在一个由专家、官员以及利益集团代表们组成的会议上,为低收入者发声的机会或角色在哪,抑或有多少呢?也许有人会说,官员是公仆,他们就代表民众呼声,而事实上,类似国资委“管不了”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让人失望了——诚然,国资委在相当程度上因为监管职能有限,“管不了”垄断型行业职工的高收入,但这并不意味着国资委在出台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上就无所作为,不然,让国资委参与内部研讨会干嘛?
事实上,只要国资委在收入分配改革过程中,始终积极持支持态度,至少可以为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在狙击“阻力”上增添一个后盾吧?进而言之,若所有公权都拧成一股绳赞成收入分配改革,再加上社会深厚的民意支持,“阻力”再大,恐怕也难以抵挡改革步伐吧?相反,不会担忧收入微薄的专家、公权者或公共部门若都以事不关己的姿态而噤声,最终只能是方案在利益集团的反对声中搁置。
收入分配方案一再流产的另一个关键恐怕在于攻坚克难的勇气不足。诚然,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涉及工资制度、税收制度、国企制度等诸多领域,甚至会遭遇政策执行过程中如果鉴定垄断行业、高收入等基本问题。但这些说到底都只是一些技术性问题,并不妨碍我们在“提低、控高、扩中”的共识中先出台一个原则性的总体方案。说白了,对于改革这座大厦来说,当前最重要的是先把地基打牢,框架打好,先把大的共识落实到制度上,然后再一步步地添砖加瓦——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制度建设也都有一个先后顺序;倘使总是以“阻力巨大”“条件不成书”等为由而畏首畏尾、持观望态度甚至推诿抵触,如此拖泥带水、贻误良机,恐怕收入分配永远只能原地踏步。
总之,只有真正意识到收入分配改革是民众所望、社会所趋,并坚信收入分配改革总比不改革要好,才能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决心,早日推进收入分配改革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步。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