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中午,一农民工在郑州市中州大道郑汴路立交桥下躺了20多天死亡。期间,120和救助站的人来了又走不愿接收。120称,病人不愿去医院或不需要急救的,他们不会将人拉走。12月2日凌晨,郑州市卫生局公开的情况说明在介绍当时120急救情况时称,急救医师现场检查并让患者去医院进一步诊治,患者要求不去医院进一步治疗。(12月2日大河网)
这条新闻恐怕是这个冬天来临最令人心寒的事件。在该民工“等待”死亡的20多天时间里,不是没有市民的帮助和120的救助,但最终却并没有“阻止”他陈尸街头。我们不想过多谴责120的救助不力,只想提醒有关方面以及社会思考——该民工生前为何拒绝到医院就诊?
我们从有限的文字报道和郑州市卫生局的情况说明里看出,这个民工生存之艰。其在桥下停车场内住了一个多月,刚来时跟其他农民工一样,白天等活、干活,晚上睡地上。最近20多天,可能是得了什么病,整天躺在地上不起身。难道他不希望去医院就医吗?但在没有得到免费救治的许诺后,他自然会拒绝救治。或者说,即使医院暂时不提及医疗费用,但打工赚钱之迫切对于他来说可能高于疾病的救治,也许他存有“躺一躺就会没事”的侥幸,但残酷的病魔没有给予他侥幸的机会。
我们再从急救医生见其拒绝到医院就诊便离开,之后又没有采取相应的救助行动看,至少暴露出120急救对于此类街头人员没有形成有效的援助体系,也没有责任连带追究措施。但从深层次看,却是政策配套不够和专项资金匮乏的集中表现。120急救最终是要把病人送进医院的,但医院在救助这些街头流浪或无助人员时必然要产生医疗费用,完全主张他们无偿免费是不切实际的,政府如何有效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政策和建立有保障数额的救助资金及其机构设施,都是一个迫切需要定位和到位的问题。
同样,对于救助站的情况大致也是如此,必须在专业化救助和政策性保障的前提下,方能对于更多街头无助人员施以有效的援助。还有,除了应急式救助,对于社会流浪或无助人员怎样建立一个长效的救助体系,不是简单地把他们拉到医院或救助站暂时缓解一下他们的病痛和困难,而是建立一个综合立体全方位的长效救助系统,让被救助的无助人员免于饥荒和疾病折磨,在给予其一定的经济来源帮助的基础上,还要协助他们自食其力有效维持生活,如能再与国家整个扶贫措施、医疗改革结合起来,让更多的人看病不再贵和难,生活都有基本保障,这才是减少类似民工陈尸街头悲剧的最有效最有人情味的手段,而一味地怪罪120医生的不负责任是没有用处的。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