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空谈多了,就会逼全社会作秀

2012年12月03日 07:01   来源:环球时报   社评

  习近平总书记11月29日讲话中那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引发的热议似乎最多,这表明中国社会对于“空谈”已经有了不少厌倦和不理解。信息化时代,人人都有了麦克风,实谈空谈搅在一起,但“谈”在社会行为中的总比例显然大大高于过去,并且在影响人们对社会运行规律的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曾是典型的“干”的国家,近年似乎在向由“谈”主导的国家过渡。这当然并非无任何好处,谈得多是民主的象征之一,但谈得太多就掉入了民主的陷阱。西方国家是“谈”的最大卖场,中国很多人颇为羡慕,但西方自己都认为他们谈过了头。

  其实西方羡慕中国“实干”的人也有很多,看来在“干”和“谈”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是最佳不过的,但又谈何容易。

  互联网对中国言论的意义要远远高于西方,具有诸多的正面价值,以至于我们在讨论它的负面影响时常常有所顾忌。但当互联网成为言论自由以及民主实验的轴心性平台时,它拉动的社会变革量大得惊人,互联网的语言方式,它的开放、尖锐和咄咄逼人在重新修订公共话语的标准。

  现在中国全民似乎都在重新学习说话,意见领袖们学,官员们学,“屌丝”们当然也在学。这是国家的新风,但最重要的是这个风潮要带来中国建设的实际推动,而不是助长新的耍嘴皮子游戏。

  中国这三十几年的进步,很多改革是通过“不争论”或者“少争论”实干出来的。比如中国这些年最大的政治变化大概有两个,一是最高领导人的交接逐渐制度化,对此国家谈得很少,但一步步稳健走出。二是中国社会的崛起,形成自下而上的改革推力,并在改变社会的权力结构。这并非源自设计,而是市场经济时代民间的自发行动,并逐渐得到体制的接受和认同。很多人甚至不认为这是“改革”,但这其实是中国最大的改革之一。

  一些人不断提出理想化的要求,并带动了部分舆论的参与。这样的舆论运动常常并非是要解决问题的,而就是为了制造舆论本身,这样的舆论及意识形态泡沫逐渐在中国获得了生存能力,并围绕自身构建起有成长性的生态。

  这些人在提供新的利益链模板,营造了阵地。在此之前,空谈主要是一些官员的专利,而如今,空谈的社会参与者结构要复杂多了。而且空谈者之间可以彼此调侃、冲突,有了戏剧性,从而也有了更多“可持续性”。

  做事的人如今也必须比过去更会说,否则就可能吃亏。因为你可能在做推动民主和公平的事,但冷不防就被舆论摆到民主和公平的对面。很多严肃的评论家强调,今后官员必须学会一定程度的“作秀”,这是“时代的要求”。

  我们决不反对各种理论争论,但争论的天平一旦压倒实干,社会被层出不穷并且激动人心的口号主导,就有可能把我们这个底子薄、人口众多的大国引向弯路和歧路。

  习近平及时重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个道理,对国家现实和未来有着极强的战略针对性。中国需要全面现代化,需要开放和更多言论自由,但中国要永远脚踏实地,我们切不可幻想做背着双手就能在各个美好的屋顶和树梢上跃来跃去的飞人。▲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