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张海迪国籍“开涮”是网络自由还是语言失范?

2012年11月30日 15:03   来源:大江网   郭思洁

  人民网北京11月28日近日,张海迪的国籍也遭到质疑,有网友称其或为德国国籍。今日20时张海迪在博客中发文称,“最近,又有我的国籍的谣言疯狂散布,把我从德国又编到了日本,还编造了像大片一样的情节,真的荒唐又可笑。就在前不久,我刚刚参加十八大,并且是主席团成员。十八大代表是层层严格选出来的,外国人绝不能参加这样的大会。(人民网 11月28日)

  拿破仑曾说:“人类最有价值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而在我国,爱国之事被看做比生命更重要,“饿死是小,失节是大”从屈原、苏武到文天祥、谭嗣同,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以与国家同生死共命运视为最崇高的品格,视“汉奸”一词为奇耻大辱。现今,虽然“洋装穿在身,心依然是中国心”的海外侨胞依然可敬,但国籍依然是一个人归属的重要标志,开不得半点玩笑。

  其实在现实世界的人际交谈中总有禁忌,西方人视婚姻状况、年龄为禁忌,绝不能提及,中国人的语言禁忌更多,比如死亡、父母名讳等等。对于古今中外都格外重视的国籍问题更是鲜有提及。然而就是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网络上用别人的国籍抖了个“包袱”。其实这种哗众取宠的行为并不难解释。

  网络上身份可以隐匿,这就消减了“因言获罪”的现实风险。很多人觉得网络的隐蔽性塑造了它的真实性,以至于称网络语言为“最自由”的语言,呈现“绝对自由”的形态。这也就间接造成了现实生活中的“翩翩佳公子”在网络上沦为“粗鄙谩骂人”,恶意中伤、煽风点火、添油加醋的事在网上不胜枚举,只不过这次“躺着也中枪”的是以坚强著称的张海迪,她没有沉默,当机立断的正面反击才使得态势没有被“编排”到更加离谱。如若此事的发生在别人身上,后果定然更为夸张,伤害程度也会更大。

  迎合大众“审丑”需求,制造爆点引发关注。在近日爆出我国女企业家张兰女士的国籍成“谜”的大背景下,公众对名人的国籍问题异常关注,为迎合大众期许,煽动“改国籍”事件逐步升级,就会有网友如编辑一般,凭空锻造一个“惊雷”般新闻,以求爆炸效应。这种爆炸自然伴随高强度的曝光,回想芙蓉姐姐、凤姐、干露露,曝光之后会成风而上,大红大紫。说白了这也是炒作的一种手段,娱乐圈很是常见。然而,国籍问题的出现纯属诋毁,对于张海迪无疑是恶意中伤,造谣者在谋求自身利益时完全漠视了对他人的伤害。所以此自由非真自由,此失范必伴有真惩戒。

  自由是相对的,绝对自由并不存在,网络也是一样。用他人的声誉“开涮”是严重的侵权行为,网络语言的肆无忌惮只会造成更多人受伤,所以尽快出台法规遏止谣言泛滥是对网络的保护也是对网民的保护,更是网络自由的真谛。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