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春梅/画
“刚面试了个人,简历很漂亮,北大毕业,MBA。我约在咖啡店,结果俺买单,他丝毫客气都没有,饮料都是我端的,大男人家家的,这般不懂人情世故。注重细节,成就自己。”近日,网友发布的如上微博意外走红,引起了许多讨论,而随之而来的还有新型造句模式——面试体(11月19日《海峡都市报》)。
女考官抱怨,其实不过是“面试体”受到了挑战的一种习惯性反应。在她看来,自己作为用人方,拥有天然的地位优势,比如对于她来说,求职者处于弱势,端饮料、结账单都是天经地义的事,这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素养,更是一个职场上必须注意的细节。在那些《求职大全》中是这么讲的,培训课上也是这么说的,甚至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是这么认为的,这几乎成了不用置疑的职场法则。
细节决定成败。正是因为这样的职场教条与思维定势,使得女考官才有了“大男人家家的,这般不懂人情世故”的抱怨,也才有了“注重细节,成就自己”的告诫。在考官看来,自己是在面试求职者;不过反过来,求职者又何尝不是在面试用人单位?职场选择既然属于“双向”,自然也就没有谁更强势,也没有谁更弱势之分。何以考官“端了饮料,结了账单”就有些不释然,而求职者做这些才正常?
退一步讲,站在求职者的角色来说,他是来求职的,企业做这些本就是天经地义。在面试这个环节,一切主动权和掌握权都在用人单位一方,让求职者反客为主,未免太过难为于人。选一个咖啡馆就已经让人感到不适应,谁又知道,在求职者眼中,或许他正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某种情绪。
没有天然的道义优先,也没有天然的权利优先,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表象的抱怨之下,折射的是一种权利之偏。用人者的这种矫情,其实是对于权利平等的一种不适应。在一个此强彼弱的职场生态中,一切标准大都朝着强势的一方制定,以致本属于其应有的义务都变成了一种权利。或许,只有当某天,“端了饮料,结了账单”不会成为权利优先的抱怨之后,职场的权利天平才会走向均衡。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