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提出后,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也要看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临着一系列矛盾和困难。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更加坚定的决心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只有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才能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遇到一系列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比如,目前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尚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一些民生问题短期内难以完全解决。又如,科学发展观涉及观念变革、领导方式的调整,需要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干部队伍,否则就难以在实践中推行。因此,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临的挑战性矛盾和困难要有充分的预见和准备,不能因为暂时的矛盾和困难而影响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涉及发展观念与发展思维的转变、发展方式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能力与执政能力的提升,这些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因此,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期性要有充分准备,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更加有力的举措
科学发展观需要通过一系列措施才能转化为发展实践。当前,我国已进入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走主要依靠科技、人才等创新要素驱动的集约型发展新路。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全党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观察视野、精神状态,提高全党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首先,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真正树立发展是第一要义的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观念、统筹兼顾的观念。其次,必须从一些旧的思维习惯、思维样式中解放出来,确立全局思维、协调思维、系统思维等,注意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系统性。再次,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要认真总结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清醒认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未来。最后,破解当今发展难题,谋求新的发展思路,需要全党具有改革勇气、创新锐气和进取精神。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以人为本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为人民谋利益的价值观,切实解决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确保全体人民共享科学发展成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形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强大合力。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更加完善的制度
就目前情况来看,一些有悖于科学发展观的行为之所以发生,有深层的制度原因。因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制度,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
一是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决策机制。为保证各级政府、部门的决策有利于科学发展,必须创新决策的体制机制。如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尊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降低决策的风险和成本;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等。
二是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是“风向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建立科学发展指数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既要促进经济发展,又能体现以人为本;既有利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统筹兼顾;既有利于社会和谐,也有助于生态文明,是一个多元的、综合的评价体系。
三是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机制。要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作为配班子、选干部、用人才的重要标准,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选拔机制、用人机制、培训机制,确保领导干部在科学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四是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矛盾化解机制。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不少矛盾和问题,如看病难、上学难等,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存在与体制机制不完善密切相关。因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以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五是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监督机制。体制改革与机制的建立完善需要一个过程,应当采取适当的检查方式,及时了解各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和动态;通过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等形式,加强对科学发展观实践情况的监督,以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人:陈金龙)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