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摆脱滞销“厄运”政府需努力

2012年11月06日 02:29   来源:荆楚网   杨攀峰

  “中国最好的苹果,推荐各路果商去抢购!”经济学家马光远日前在微博上推销起甘肃静宁苹果。据当地媒体报道,今年静宁苹果刚上市时收购价格持续上涨,甚至达到5元每斤。但就在果农们看涨惜售的时候,苹果收购价格却急转直下,不到一周便出现了每斤2元左右的跌幅,与此同时还出现了滞销。“中国最好的苹果”为何会陷入滞销的困境? (11月4日每日甘肃网)

  近日来,山东、河南、陕西、甘肃等地的多种农产品严重滞销,年复一年的“季节病”依旧。每年各地政府都采取不少措施,有地方书记、市长亲自带领果农搞促销,最近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促销也大行其道。前不久吉林延边地区苹果梨通过网媒联盟的大力宣传,缓解了果农心头之忧。心暖之余,寒冷犹在,网络促销解了当下之急,但给果农致富却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经济市场瞬息万变,农产品出现滞销也实属正常,引人思考的是为什么年年喊市场,年年却摸不准市场。以被誉为“中国苹果之乡”的静宁为例,这个在全国果品市场有着话语权的地方,苹果身价高涨达到5元每斤。但好景不长,苹果收购价逆势暴跌,沦为每斤2元的窘境。一时间让果农无所适从。作为土生土长的静宁人,笔者认为,实际的情况是静宁苹果的销售范围大致在甘肃、陕西、四川、重庆一带,而且这些地区都有大面积的苹果产地,各地的迅速增产,尤其是本地果品大量增产为滞销埋下了隐患。这也是近年来各地农产品滞销现状的一个缩影。

  滞销有很多种原因,但可以肯定的是,近些年来一些地方打造县域经济、特色经济,各地富有特色农产品变成市场上的香饽饽,农民增收,农业致富成为一条实实在在的大路。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利益诱导下的行政力量介入,盲目扩种、复制种植等问题接踵而至。更严重的是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用产量和面积来标榜政绩,只管种不管销,农民始终是市场风险的主体。还有一些地方推行所谓产、供、销一条龙貌似果熟钱来,实则是在和市场对接方面,信息不对称,各级客商层层剥利,甚至有外地和本地收购商联合低价购进,高价出售,导致“逗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等市场乱象横生,拷问农产品调控体系,而处于市场最底层的果农只能接受“品贱农伤”的现实。静宁苹果更是以散户种植为主,规模化经营少,缺乏市场信息,很容易遭受市场投机行为。而且,果农种植苹果没有利益保障,产、供、销一条龙在很多情况下有市无价。

  所以,从服务经济和规范市场的角度上讲,政府的“功课”要做的更深、更实。首先需要反思的是,在农产品产、供、销一条龙式的基地化生产中,地方政府是否科学规划,是否有盲目跟风求大之嫌?其次,要在农超对接的产销体系中引导农民实行专业合作,鼓励、扶持企业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开展精细管理,进一步引导农民主动了解大市场,搭建信息平台,切实解决好农户种植信息与市场需求不平衡的矛盾;再者,要切实保障好农民的利益,使农产品种植走上集团化运作之路,防止市场投机行为,建立种植保险,防止农产品供销两端出现价格“剪刀差”,引导农产品市场有序健康发展,使农民真正走上产、供、销一条龙的致富之路。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